邁入75年的台泥,4日舉行「向100年的TCC報告-承擔.行動.新的地平線」發表會,推出全新企業影片「承擔」,以氣候變遷為主題;董事長張安平指出,今年是台泥75年,25年後,台泥的100週年,全球2050碳中和的目標年份近在眼前,台泥人要「承擔!行動!」。企業減碳,透過量化、計價化的計入減碳的成本與貢獻,自發性的,往更高規格的永續經營進化。

具體落實減碳,台泥也在會中,展示自行研發的UHPC新式混凝土建材。台泥指出,一般建築物生命週期為50-70年,UHPC建材可延長至100-120年,減少建物重建也能避免建築廢料產生,進一步達成減碳效果。

台泥也預計將此建材用於新式儲能櫃設計,達到耐熱抗爆效果。

除此之外, 台泥也已要求,所有供應商都落實碳足跡作業,台泥願意多付出一些成本來達成減碳。張安平表示,台泥採購,不是買最便宜,買的是信賴、品質,將來我們要合作的更要是有碳足跡的供應商。

台泥在新發表的企業影片中自承,水泥業本身就是碳排放問題的製造者,水泥製程自身就會釋放二氧化碳;張安平強調,「台泥沒有迴避的空間,更應該帶頭做」!巴黎協定,對台泥而言,是一道新的地平線,也就是將全球升溫控制低在2度內,並努力堅守1.5度目標的協議下,全球水泥業共同追求的目標是:2030年達成減碳25%、2050年達到碳中和。

張安平指出,台灣的發展,從農業開始到加工業,加工業到工業,台泥在這個裡面,一路以來,它都承擔一些社會上的責任。台泥帶著過去的經驗,運用水泥窯高溫1300度,致力成為城市的淨化器,不斷為更艱困的明天做準備,尋找台灣的下一個產業,而「能源與電池」會是未來的關鍵科技。

2050年,巴黎協定訂定的碳中和目標年分,張安平表示,身為世界的一份子,台灣,台泥,我們,還有什麼本錢能夠推拖、蹉跎?台泥的第一艘諾亞方舟NHOA已經開始建造。從高雄的鋰電池工廠開始,計畫綠電儲能的全球佈局也已經展開。

#台泥 #全球 #全新 #綠電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