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官澳藏興古厝原貌。(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官澳藏興古厝原貌。(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藏興古厝大門口的古井,訴說一些陳年往事。(李金生攝)
藏興古厝大門口的古井,訴說一些陳年往事。(李金生攝)
藏興古厝的棟架頗為精美,已編號保存和妥善再利用。(李金生攝)
藏興古厝的棟架頗為精美,已編號保存和妥善再利用。(李金生攝)
走過風雨歲月的古厝棟架,表現一種久遠的藝術價值。(李金生攝)
走過風雨歲月的古厝棟架,表現一種久遠的藝術價值。(李金生攝)
藏興古厝年久失修,雙護龍散落舊時石條和石磨。(李金生攝)
藏興古厝年久失修,雙護龍散落舊時石條和石磨。(李金生攝)
藏興古厝在1949年國軍退守金門初期,大廳堂曾做為游擊隊寢室使用。牆角水泥雕塑的「金門」2字已掩埋在瓦礫碎石中。(李金生攝)
藏興古厝在1949年國軍退守金門初期,大廳堂曾做為游擊隊寢室使用。牆角水泥雕塑的「金門」2字已掩埋在瓦礫碎石中。(李金生攝)

始建於清乾隆50至60年間(1785~1795年),至今已有226年歷史的金門縣定古蹟「官澳藏興古厝」,今天在縣府斥資3050萬元下,展開修繕暨後續活化工程。楊鎮浯縣長期待它成為維護文化資產的新亮點,也迎來遊客為老聚落帶來新活力。

坐落於官澳村口往馬山據點路上,費時10年完工的藏興古厝,為世居官澳的楊氏宗族岑兜派下的第十七世楊廣理(詩伯公)興建,「雙落雙護龍」的建築格局為地區少見,後落大展步作法與內部棟架也不常見,以其位於昔日官方傳遞文書通行的港澳之地域獨特性及建築藝術價值,而獲指定為縣定古蹟之一。

縣文化局指出,金門楊氏17世楊廣理(清待贈徵仕郎),18世楊耿光(清雍進士),19世楊伯孔(清太學生),3代經營鹽場、當舖、釀酒場、榨油場、魚塭等事業致富,雇工耗時10年完成這棟古厝。早期地方俗諺「官澳富,藏興厝」及「上藏興,下當舖」,即是訴說藏興古厝楊氏家族派下族人的興旺榮景。

這棟古厝過去常住戶有5~6家約50人左右,足見內部空間寬大,1949年國軍退守金門初期,大廳堂也曾做為游擊隊寢室使用,後來因為古厝年久傾圮,族人先後遷台或移居他處,目前僅做為年節祭祖,族親短暫聚會場所。

#古厝 #金門 #17 #藏興 #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