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兒少輕生通報人次激增3.7倍,2018年起,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更躍升兒少輕生原因首位,據家扶基金會今天公布的「兒少心情問卷」調查發現,近2年兒少一周半數時間處在負面情緒中,其中負面情緒來源最多就是「課業與生涯」,家扶基金會建議建立校園定期心理健檢機制。
家扶社工處主任蔡雯瑾說,有76.8%的孩子負面情緒來源來自「課業與生涯」、54.4%來自「人際關係」,其中也有孩子會用如「自殘」等方式紓發心情
新北市兒少諮詢代表聞英佐表示,學生現今要面臨多元的升學管道,時常會感到徬徨或不知如何選擇,因此有時候需要心理諮商,此時就要透過輔導室協助解決情緒困擾,但有時走進輔導室去會被其他人貼上標籤,因此應要讓每個人知道輔導室的用途,更要嫁接後續三級輔導等機制。
調查發現,有近7成的孩子對兒少憂鬱症不了解,雖然約有半數兒少心情不好或憂鬱時會跟同學朋友或家長傾訴,但49.8%的兒少不會向專業管道求助,家扶基金會認為,這可能導致有憂鬱傾向的孩子無法及時獲得必要協助,呼籲應建立校園定期心理健檢機制,對於針對需要協助的兒少主動追蹤、適時關懷。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建議,應審視學生輔導法,透過心理定期檢查,並加強兒少身心醫療自主權,她也提及,部分家長因為擔心孩子被貼標籤、汙名化等原因,就算孩子出現自殘等行為,因而不願讓孩子就醫,呼籲應修法讓老師在醫療資源轉介上更順暢、有效幫助孩子。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服務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