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表示,在走出最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後,其商品貿易指標在今年8月創下歷史新高110.4點,然而到了11月已降至99.5點。供應鏈之亂,包括上半年進口需求激增導致的塞港問題,以及汽車和半導體等商品的生產中斷,是全球商品貿易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出口訂單持續減少,顯示對貿易商品的需求也正在減弱。
世貿組織表示,持續降溫的進口需求可能有助於緩解塞港問題,,但只要貨櫃吞吐量保持或仍接近於歷史高點,就不太可能消除貨運積壓和延誤的問題。
世貿組織表示,這項數據大致符合其對今年商品貿易量將成長10.8%,以及到2022年增長力道將放緩至4.7%的預測。
世貿組織表示,貿易轉弱的風險、地區性差異以及服務貿易低迷不振,都將使全球貿易前景持續籠罩陰影。
報告亦指出,該貿易指標的所有分項數據均見下跌,其中以汽車產品指數跌最多,只有空運指數優於整體表現。電子元件、貨櫃航運和原材料等貿易分項指數均處於或接近位於100點的基線,顯示其增長符合中期趨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