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主張以「移除」或「做不可回復性處置」處理中正紀念堂銅像。她今天進一步表示,促轉會已研議將威權象徵處置方式「法制化」,訂定管考與追蹤機制進行多元處置;目前也與桃園市政府協調,同意在慈湖釋出100個空間,讓有意願處理銅像的機關都可集中送往慈湖擺放。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審查促轉會111年度預算,蔣公銅像再度成為焦點。民進黨立委許智傑指出,銅像是否該不該去除的爭議點在於,加害者角度會認為希望透過移除的方式來促進轉型正義;但從另個角度,則認為蔣家為台灣多少有做了一點事,不該把功的部分一筆抹煞。他說,在這樣的思考下,若是要去除全國的銅像,他也認為不適當。
因此,許智傑說,各界應該溝通出一種方式來呈現蔣中正的功與過,例如將各縣市或全國的銅像,拆除後全部擺在同個地方,要紀念蔣介石就去那個地方,想拜的人有地方可以拜,但不要有這麼多地方四處有銅像,一次全部處理,尋求平衡點,這樣也不會變成認定蔣家都是零功績。
但國民黨立委吳斯懷指出,目前許多台灣的政治受難者,在中國大陸的烈士紀念碑都有具體的名字;也就是中共的烈士,卻在我們這邊領228的受難補償金,這到底是對還是不對?他說,中國大陸認定的英雄烈士,在當時就是危害台灣生存發展的匪諜,這種人槍斃就槍斃了,結果台灣還認為是228受難者,這種事情能不面對嗎?
吳斯懷進一步強調,他絕對贊成轉型正義的推動,就像不少當年關押在綠島的政治犯,他就曾探視過,他們所受到的冤屈,政府都該予以平反、還他們公道;但歷史要還原,必須要有真相,浮出檯面的證據不能不去面對,「現在只會一昧地說要移除蔣公銅像,好像只有這件事才是天大了不起的事,去看看民間反應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國民黨立委葉毓蘭則認為,台灣社會已經呈現分裂狀態,葉虹靈所謂「「做不可回復性處置」的說法,只會替社會添亂。她強調,很多事都是人在做、天在看,就像蔡英文總統的仙翁位在水源保護區,即便有部分人士不滿,但相信多數人都認為不該驚動先人,對於社會仍未有定論的蔣中正,促轉會不該隨便想動就動,這必然會製造更多混亂。
對此,葉虹靈表示,針對銅像的威權象徵,促轉會已研議威權象徵處置法制化,目前規劃由中央訂定考管與追蹤辦法,去判斷銅像是否可做多元處置;對於若有地方與學校希望以在地化方式處置銅像,這部分也會訂定標準,看怎樣能達到去威權化又做到多元處置。而當平行機關之間,或中央與地方出現意見不一的問題,這套制度也要能解決爭端。
葉虹靈指出,在銅像集中保管的部分,慈湖就有這樣的功能,因此促轉會也已跟桃園市政府協調,對方同意釋出100個空間容納銅像,因此目前已告知全國機關若願意處理銅像,可以集中到慈湖擺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