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Markit今(1)日聯合公布的1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到49.9%,較10月下降0.7個百分點,繼8月之後再次位於榮枯線以下,反映製造業修復進程放緩。

這一走勢與大陸官方PMI相悖,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1/30)天公布的11月製造業PMI為50.1%,較10月上升0.9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收縮態勢,重回擴張區間。

財新網報導分析,與10月製造業需求強、供給弱相反,11月製造業供給明顯恢復,但需求疲弱。由於供給約束減輕,尤其是電力短缺有所緩解,製造業生產指數重回榮枯線以上,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收縮。不過,顧客需求低迷,成本上揚,部分企業用電依然受限,拖累了製造業生產整體增速。需求方面則略顯低迷,新冠疫情反彈疊加產品價格上漲,對需求形成抑制,11月新訂單指數由擴張區間落入收縮區間。

外需方面,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落入收縮區間,但收縮率為4個月來最弱。企業反映外需減弱的原因是疫情持續,產品運輸遇到困難。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11月製造業景氣度基本維持平穩,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和通膨壓力緩解是突出特徵。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多省市出現散發新冠疫情壓制了需求側。電力供應短缺得到緩解後,供給側開始恢復,但受需求影響,供給恢復幅度有限,基礎尚不牢固。

同時,王喆表示,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措施初見成效,製造業企業成本壓力大幅緩解。政策層面,中小企業紓困仍是重點,就業惡化,居民收入增幅有限,消費品購買力薄弱等問題,也應給予足夠重視。此外,部分原材料價格依然位於高位,企業還面臨較大成本壓力,通膨問題尚不可掉以輕心。

#11月 #PMI #製造業 #供給 #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