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來持續升高對立陶宛的經濟脅迫,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意圖逼迫立陶宛改變其與台灣相互設處的外交政策決定,外交部今天透過新聞稿嚴正譴責。
我國呼籲中國立即停止對立陶宛的歧視與報復性貿易措施,包括以技術問題阻擋立陶宛貨物在中國通關,或脅迫第三國不准進口立陶宛生產原料及零件等;中方意圖規避國際社會公開檢視中國的不當打壓。
對於立陶宛貨物遭中國制裁,無法透過海關清關及進口申請無端突遭拒絕,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與執委會貿易執委杜姆布羅夫基斯(Valdis Dombrovskis)12月8日發表聯合聲明,反對任何會員國遭受政治壓力及強制性措施。歐盟執委會同日並提出「反經濟脅迫」規範,目的為反制第三國藉威脅或限制經貿等手段,對歐盟及其會員國的主權造成嚴重干涉。
美國國務院發展人普萊斯(Ned Price)12月10日也強調,支持台灣與立陶宛深化合作及相互設處。美國國務院呼籲美國企業務必「睜大眼睛」,關切或警覺中國相關侵犯作為。
外交部指出,我國政府對此嚴肅議題與美國及歐盟同樣高度關切,藉此重申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堅定支持,強力呼籲國際社會共同譴責及反制威權主義的經濟脅迫手段,以維護公平、自由及互惠的國際貿易環境。
外交部強調,台灣與立陶宛同意相互設處及深化關係,並共享自由民主人權的理念價值,樂願開展雙邊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領域的合作。本年10月我國中東歐三國經貿投資考察團訪問立陶宛,成果豐碩;雙方簽署6項合作備忘錄及舉辦超過280場次的B2B商業洽談會,顯示台立兩國在經貿投資、產業對接及供應鏈安全都具有龐大潛力與商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