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務表現方面,泓德能源2020年每股稅後盈餘為3.83元,今年前11月自結每股稅後盈餘則為1.71元,泓德能源發言人王彥翔說明,由於政策面的支持,電廠趕裝效應已展現在前11個月的營收上,並將延續至明年第一季。此外,隨著政府持續推動2025年減碳目標,泓德能源已超前部署綠電領域,2022年的目標EPC建置量將從今年的50MW成長到100MW。
目前泓德能源的公司業務共分成電力開發及工程、資產管理與智慧電力服務三大事業體,其中,電力開發及工程就貢獻營收占比近九成,知名客戶包括友達(2409)、康舒(6282)與國碩(2406),2021年太陽能電力系統工程承攬(EPC)案量達50MW,累計工程併網逾150MW。資產管理部分,泓德能源協助客製化案場,透過管理、維護電廠營運,以開發1.5GW 為長期目標,吸引大廠康舒科技、國內大型壽險業者台灣人壽與全球人壽加入投資行列。智慧電力服務部分,為解決再生能源間歇性的限制,泓德能源自主研發出智慧綠電系統 TITAN,智慧管理轉供售電、儲能系統、充電樁等項目,子公司星星電力也於今年協助台哥大集團、玉山銀行等指標廠商綠電媒合轉供。
另一方面,泓德能源也於先前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宣布,與台灣市占超過六成的起而行綠能科技公司合作,率先啟動電動車充電市場布局,將在未來一年內完成全台200支充電樁的架設,屆時也將納入智慧電力服務的營收當中。泓德能源將於28日起於興櫃掛牌及交易,力拚2022年申請轉上市,為台灣能源轉型、綠能科技產業,再添生力軍。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綜觀全球能源轉型趨勢,因全球暖化及工業持續進化增加電力需求,使再生能源成為能源供給解答之一,目前台灣主力為火力發電,加上核電即將退場,能源轉型勢在必行。泓德能源以漁電共生、電動車充電樁、智慧電網奠定轉型根基,大力推動漁電共生彌補電力缺口,透過布局充電樁扭轉以石油為主的運輸方式,並利用AI智慧系統調控電網,提升電網韌性,降低使用綠電的難度門檻,推動綠電普及化,建立一個智慧綠能、隨手可得(Smarter Energy Accessible Green)的生活環境,帶領台灣邁向能源轉型之路。
泓德能源成立於2016年,資本額新台幣7億元,早期提供太陽光電整合服務,今年歷經業務重組後踏上公開發行之路,正式朝「淨零碳排方案供應商」目標前進。創立5年營運穩健,2020全年合併營收為22.98億元,今年前11月自結合併營收累計達22億6891萬元,年增90%,已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