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陶宛與北京因台灣代表處而關係跌落谷底,北京更祭出嚴厲貿易報復;根據一份於2021年12月進行的民調顯示,近3分之2的立陶宛民眾不支持政府目前的對陸政策,僅有13%的人支持政府。儘管這項民調無疑加重立陶宛外交部的施政壓力;但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卻堅稱,維爾紐斯對陸政策始終如一。
立陶宛當地媒體表示,自從台北在維爾紐斯開設台灣代表處後,立陶宛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嚴重惡化。北京認為,使用「台灣」而非「台北」作為代表處的名字,等於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並在不宣而戰下對立陶宛進行貿易報復。
這項民調於2021年12月10日至18日進行;結果發現,當詢問民眾如何看待立陶宛的對大陸政策,高達58%的人抱持否定的態度,僅13%的人表達支持。其中,「非常正面」看待立陶宛對陸政策的僅有1%,12%的受訪者僅「正面看待」。
相較之下,21%的民眾「非常負面」看待維爾紐斯加強對台關係,37%的受訪者表達「負面」。整體來看,民眾對立陶宛外交政策表達信賴者僅有30%,另有高達47%的人表達不信賴。
面對這項民調結果,藍斯柏吉斯強調對陸政策從未改變。「立陶宛實質上從未改變對陸政策。中國已決定對立陶宛與歐盟採取的措施,不但未經宣布,還極有可能是非法措施」。
他補充道,民調會顯示不利於政府的結果,完全是因為問卷中的措詞表達不夠精確。「如果是我,我會詢問立陶宛是否應該支持,並同意台灣民眾渴望被稱為台灣人,而不是詢問立陶宛對中國大陸的政策」。
當地媒體指出,在這一波維爾紐斯與北京的糾紛中,立陶宛企業埋怨與北京的貿易受到各種限制;而大陸官方人士卻強調政府從沒有實施制裁,是企業看不下去自發性杯葛。報導指出,北京迄今仍持續向國際企業施壓,要求其不要使用來自立陶宛的商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