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表演藝術的內涵保存與創新,一直是新時代表演者的功課,新生代劇場團隊草搞場近期邀請戴開成一起玩創作,推出作品《逢魔時刻》,並試著為傳統的日本相聲藝術,找到和當代觀眾共鳴的方式。
編導李憶銖表示,全劇透過一個隱藏的鬼魂角色和一對師徒的互動,牽引出世代文化的差別,「徒弟想要創新時,師父會害怕,但雙方原本的目標都是想保持傳統,因而引發衝突。」李憶銖表示,鬼魂就像是師父的師父、師公,「大家都很想要延續從前輩身上留下來的傳統。」
有趣的是,李憶銖在創作時運用了兩段傳統落語的故事,都和鬼看戲、鬼教戲有關,「一個鬼教你怎麼作戲,一個鬼找你表演,鬼會直接現身,傳授這對師徒方法。」
戴開成表示,劇中的師徒順著戲的脈絡下來,想走三分傳統、七分創新,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系統,「並沒有非要如何才是絕對答案,劇中的鬼魂出現,談論什麼是常態,什麼是非常態,有時眼見為憑的事情,看似科學,實則是束縛。」
表演者戴華旭表示,扇子和手絹是一種非常日常的用品,但是在落語表演裡,觀眾可以看見延伸使用,例如扇子可以變成筷子、雨傘、釣竿或電話,「觀眾會看見這兩項日常物品的不同狀態,有驚豔效果。」
戴華旭畢業於北藝大劇本創作研究所,是現代戲劇科班訓練出身的演員,他表示,在戴開成的落語表演上學到不同的表演工作方式,「那種訓練是平常在生活中的累積,隨時都可以演一段,和現代戲劇每齣戲必須先重頭排練後演出,很不一樣。」
戴華旭表示,為了打破常態,也會在燈光視覺做不同的設計,帶觀眾體驗平常不適應的事情,「例如我們對黑暗會有一點不習慣, 在劇中就會有體驗黑暗的元素。」《逢魔時刻》將於5月27日至29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登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