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9日舉辦「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到場致詞,他指出,台灣去年經歷百年大旱及其後的暴雨不斷,在在證明氣候變化已為既成事實,人類勢必積極因應。淨零碳排已是世界趨勢,也是我國的國家目標。

蘇貞昌指出,農業是國家整體經濟重要的一環,受到的衝擊更是直接劇烈,為此,農委會率各部會之先成立專責辦公室,展現農業部門對於氣候變遷政策的高度重視,並宣示投入100億經費推動相關政策,擘劃政策路徑。

面對全球暖化,陳吉仲指出,台灣農業部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約為500多萬公噸,占台灣2億6000多萬碳的總碳排量,其實不到2%。但是,每年受到的全球暖化衝擊的農業損失,近15年來的平均值為109億元,近5年則提升到135億元。

陳吉仲進一步指出,依據IPCC公布了AR6報告,在2040年前無論溫室氣體如何減量,全球平均溫度上升1.5℃已無法避免,因此,必須盡速的同時做兩件事情,一是調適,二是淨零排放。

陳吉仲表示,農委會在3年前就透過研發針對比如高溫病蟲害的品種的研發、生產技術的研發、農業保險的推動等策略措施,降低農民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損失,但是,不能只有做調適,同時也要進行做減碳。

在減碳方面,陳吉仲指出,農業部門有200多萬公頃的林地、80萬公頃農地、500、600萬的農業剩餘廢棄物,還有廣大的海洋資源可以做碳匯,不但要減少農業損失,還要進一步的經由淨零排放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陳吉仲指出,直白的講,就是未來農業部門的用電要做到「自己的電自己發」,甚至還可以有多出來的電用來出售。

陳吉仲強調,農委會調適策略是全部的在進行,也早就在執行,否則台灣農業部門所生產的農產品絕對會變動更大,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的農業生產會這麼穩定,是因為我們已經在執行調適,未來因為全球溫度會上升1.5℃,要加大幅度進行調適策略,減碳以及綠能、增加碳匯。

#全球 #世界 #陳吉仲 #農業部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