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許博允將舉辦創作60周年樂展,經典作《琵琶隨筆》將重現,文化學者林谷芳表示,這是一首近代最為傑出的琵琶曲,「我自己也學琵琶,這麼多年來,新創琵琶曲有不少,嘗試更多技法和音樂挑戰的也有很多,但在現代與自然這麼融合的,也只有這麼一首。」
林谷芳表示,他以三個向度看待許博允的創作內容,「他是六、七零年代的代表,那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光明的時代,有一種開闊的豁達,台灣許多文化成果都在那時候奠基,在八零、九零年代開花結果。」
此外,林谷芳認為許博允也代表了一種浪漫,「他的那種浪漫是無可救藥的浪漫,有時候會被綁死,當他有了一個想法時,會拿起電話講不停,還無法讓人插話,他不只是講,而且還會去做。」林谷芳表示,許博允的家庭背景條件很好,「他其實可以不用做這些事,但他還是一頭栽進去,而且把精力都放在挑戰上面。」
林谷芳表示,第三個向度看許博允,就是《琵琶隨筆》,他表示因為琵琶名家王正平的緣故,有了許多現代琵琶曲,「而在這麼多作品裡,近乎渾然天成的就是這首《琵琶隨筆》,在我個人主觀的認定裡,後來還沒有琵琶曲超過這首,有對音樂更挑戰的,更開發不同技法的,但在現代和自然之間融合得這麼好的,只有這首。」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許博允的創作對打擊樂也很有貢獻,「許先生很年輕的時候,我還很小,他對藝術創作的熱情從來沒變過,實在很佩服。」
這次朱團也將演出許博允的作品《境》和《點線面體》,「《境》的音色變化很大,用敲、打、觸、推、搖,還有人聲,包含各種演奏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也找到很多不同的音量、音質、音頻、音色。《點線面體》編制龐大,是一首視覺的作品,從打擊樂器的點、弦樂的線、二者加起來成為面,整體發揮的過程非常特別。」
許博允的妻子樊曼儂表示,有人問她為什麼會和許博允在一起,她表示:「我們是同路人,在音樂上的相識、相知很早就開始。」樊曼儂表示,她十分敬佩這位老伴,「他是作曲家當中的特殊案例,潛藏在心中的內心世界,時時探望天地。」演出將於3月3日、4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3月10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音樂廳,4月19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登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