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東南亞網約車以及餐飲外送新創公司,2021年12月初是藉由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方式上市,因創SPAC上市最大規模,還因此喧騰過一陣子。
背後有日本軟銀以及美國Uber兩大主要股東在撐腰的Grab,其實從成立起迄今從沒真正地賺過錢。總部位於新加坡的Grab,上季營收大縮水44%,同時淨損高達10.6億美元,是市場預估虧損6.45億美元的1.6倍。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網約車生意變得是一落千丈。因此,Grab順勢擴大餐飲外送業務以維持營運。根據倫敦調研單位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計算,到2025年時,東南亞線上食品雜貨市場規模,可望從2020年的41億美元,大增3倍左右至119億美元。
雖然用戶在Grab平台上的花費一點一滴在增加,但營收始終無法轉化為獲利。Grab上季的送貨業務進帳金額僅有100萬美元,那是因為Grab會先從營收中,扣除給司機以及使用者的獎勵金。所以,每季獲利數字都會隨著這些獎勵金的多寡而大幅波動。
為抓住旗下送貨司機還有使用者的心,Grab上季狂發獎勵金,共超過以往兩倍達5.835億美元。2021一整年,Grab這些支出從2020年的12.4億美元,大增至17.8億美元。
調研單位LightStream Research表示,沒想到Grab會在獎勵金上砸這麼多錢。這表示同業競爭壓力大,生意不好做外,想要獲利也很難。
約10年前成立於馬來西亞的Grab,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東南亞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創公司之一,最初的商業模式可說是大馬版的Uber。在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美國Uber在經過多年努力後未果,終於在2018年忍痛退出東南亞市場,並將業務賣給Grab。
當時,Uber並沒有放棄賺錢機會,反而願意掏錢出來入股Grab,股權還一度達3成左右。
放眼未來,Grab的挑戰者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大,其中包括東南亞最大網路業者Sea,以及印尼同業,即將在2022年赴美掛牌的GoTo等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