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股價1月初觸及111元高點後拉回震盪,昨(8)日受大盤重挫拖累下探100元關卡支撐。今(9)日開高小漲0.99%至102.5元,早盤持穩盤上,相較大盤強彈表現溫吞。三大法人本周迄今合計賣超3萬8140張。
美系外資預期,鴻海今年約取得68%的蘋果iPhone組裝訂單,雖較去年76%下滑,但與2018~2020年的63~69%相當。由於比較基期高,預期今年蘋果相關營收貢獻將年減3%、維持約近60%左右水準。
而鴻海雲端伺服器產品去年前三季營收占比自前年同期的17%顯著提升至23%,美系外資看好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客戶訂單比重提升及零組件供應改善,將推動鴻海今年企業產品營收年增18%。
不過,為反應原物料成本上漲及疫情相關物流、產能重分配等供應鏈中斷影響,美系外資將鴻海2021~2023年獲利預估分別調降2%、5%和6%,預期今年毛利率僅提升至6.4%,低於預期的6.8%,後續將觀察有利的產品組合變化和規模經濟優勢能否減輕部分壓力。
電動車製造業務方面,隨著首款電動巴士專案已於3月啟動、電動皮卡專案預計下半年量產,美系外資看好鴻海今年汽車電子營收將倍增至200億元。由於相關計畫均正向進行,看好電動車製造業務將成為營運長期成長動力,尤其是美國、東協和中東市場的擴展。
而相較於加權指數年初迄今已下跌8%,鴻海股價僅下跌2%。鑒於業務發展穩健、6%的股息殖利率及目前本益比估值僅9.4倍,落於3年估值7~19倍的低檔,美系外資認為面對近期的市場波動及低本益比,屬於防禦型的鴻海目前風險報酬具吸引力。
整體而言,美系外資認為鴻海透過自動化和供應鏈管理提升營運效率,進而提高毛利率。由於雲端運算需求增加,營收成長由企業產品帶動,而智慧手機營收及市占率至少在未來2~3年應可維持穩定。
此外,鴻海Foxconn 3.0轉型升級計畫目標掌握電動車生產商機,其次是數位醫療及機器人。美系外資預期,鴻海將透過硬體製造技術專長,順應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趨勢,長期推動顯著的營收及獲利貢獻,目前股價估值仍具吸引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