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年多努力,美國司法部2月8日於紐約逮捕一對涉嫌為大規模比特幣竊案洗錢的科技圈夫妻李奇登斯坦(Ilya Lichtenstein)及摩根(Heather Morgan),取回市值超過36億美元(約新台幣1012億元)的遭竊加密貨幣,為美國司法部史上金額最大的金融扣押案。
在2016年8月遭竊的11萬9000多枚比特幣中,官方追回了大約9萬4000枚。其他部分則已經被用以購買黃金、NFT等資產。當時受害的交易所「Bitfinex」相當開心,美國司法部更驕傲表示,此案彰顯了執法機構能夠在區塊鏈上追蹤金流,不會讓加密貨幣成為洗錢的避風港。
當年駭客入侵Bitfinex啟動兩千多筆未授權交易,搬走時價約7100萬美元的比特幣,是僅次於「Mt. Gox」遭竊85萬枚比特幣的第二大規模竊案。此案再度衝擊比特幣市場,導致交易價格大跌20%。
經過多年,比特幣價格今非昔比。這筆失幣如今約值45億美元,價值已暴增大約70倍。自然地,許多受害用戶想知道自己能否拿回失幣。
Bitfinex規劃的補償機制不及比特幣這些年來翻漲的價值。因此,如果美國將失幣交還Bitfinex,受惠的很可能是交易所與交易所平台幣的持有者,而不是被竊的用戶。再加上加密貨幣交易的匿名性,要辨識失幣苦主的真實身分也非易事。
專家觀察,這筆龐大的比特幣資產去向,可能還需為期數年的法律程序才能落定,沒有人知道到時候的價格會是多少。而這也顯示了加密貨幣還有許多相關法規有待釐清。
本文作者:傅莞淇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3月號429期》)
文章來源:遠見雜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