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議題延燒,行政院前副院長杜紫軍今天表示,台灣需要低碳安全的能源政策,除滿足能源可取得、價格可負擔、供應不間斷能源安全原則外,應考慮全球減碳趨勢,參考IEA、 歐盟、美、英、日及韓等2050低碳路徑,打掉重練提出務實的規劃;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也說,蔡政府應清楚說明2050淨零碳排的路徑圖。
國民黨智庫今天召開「拒絕缺電家園:台灣能源政策總檢討」研討會,邀請行政院前副院長杜紫軍、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系教授葉宗洸、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中舜與談。
杜紫軍表示,傳統能源安全考慮的是充足、穩定供應及價格低廉,過去多以燃煤、核能優先,燃氣及燃油次之,再生能源殿後,但2017年之後,減煤及淨零碳排觀念出現,低碳(清潔)能源成為優先選擇。
杜紫軍說,台灣去年總發電量2909億度,化石能源占83.3%,再生能源僅占6%,他預估2025年化石能源發電占比仍超過80%,以目前每使用1度電排放0.502公斤二氧化碳,造成企業減碳困難。
杜紫軍指出,而2023年至2026年歐盟即將實施碳邊境措施(關稅),若蔡政府無法發展出低碳發電,台電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成本將轉嫁到企業身上,對台灣產品銷往歐洲形成巨大障礙。
杜紫軍解釋,此時蔡政府要思考的是,在不考慮重啟核四下,如何行使低碳政策,而少排二氧化碳仰賴節能與減少燃燒化石燃料,台灣屬於孤島型國家,應朝電源分散、安全存量、穩定自主等面向邁進。
林祖嘉則直指,台灣現今應備轉容量不夠,導致供電繃得太緊,一點小出錯就易引發一連串問題,未來政府如何因應產業結構調整致電力需求增加,比如高耗電的電子業出口比例提高,以及高耗能的產業如水泥、鋼鐵等。他痛批,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目標,訂定的能源配比有很大問題,且至今未說明達到此目標的路徑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