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紙2021年第四季合併營收56.36億元,季增8.89%、年增11.37%,但毛利率4.01%、營益率負5.56%,分創近5季及8年低點,營業虧損3.13億元為12年半低點,致使歸屬母公司稅後虧損1.67億元、每股虧損0.15元,雙創近2年低點。

不過,累計華紙2021年合併營收220.31億元、年增18.34%,創歷史第三高。毛利率10.9%創近11年高點,營業利益2.72億元、營益率1.24%,終止連2年虧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0.45億元、每股盈餘0.45元,終止連2年虧損、雙創近4年高點。

華紙表示,去年第四季本業營運顯著虧損,主因國際漿價受經濟趨緩因素下滑,且木片價格、能源成本及出口海運費大增所致。不過,由於全年平均漿價上漲約200美元,帶動紙價同步上漲,使營運順利轉虧為盈。董事會決議擬配息0.4元,盈餘配發率達88.89%。

華紙2022年2月自結合併營收15.54億元,月減11.49%、年減4.61%,為近17月低點。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33.11億元、年減2.78%。展望後市,由於疫情導致缺櫃塞港問題未見緩解,加上俄烏戰爭等干擾,增添今年成本與供應鏈不確定性。

華紙發言人陳瑞和指出,去年造紙用木片價格飆漲近2倍,相較海運費用上漲2~3成,通膨因素也有影響。國際漿價去年底短纖每噸約600~700美元、長纖約750~800美元,在運輸不順影響下,本月短纖已漲至800美元、長纖突破1000美元,已超越去年高點。

陳瑞和表示,上述狀況導致華紙各季財報表現起伏較大,因應各類成本上漲,華紙去年第四季至今年首季各紙種價格已調漲5~10%,特殊紙第二季預計上漲10%。整體而言,今年仍將秉持穩健保守原則,確實掌握關鍵原物料來源,以維持穩健營運。

此外,華紙指出,「綠色能源」及「綠色纖維材料」仍是2大發展主軸,除了將廢棄物燃料化、提高各廠自主發電率外,亦將持續深耕可再生的纖維材料「以紙代塑」,研發多面向及多功能的纖維紙材。

華紙表示,花蓮廠建廠以來使用的「木質素發電暨汽電共生」系統已完成升級改造,運用熱氣回收技術增加發電量,3月中開始運轉,現有發電容量提升至20,000kWh。其餘各廠也計畫以SRF發電、沼氣發電等再生能源,開展新一代能源運用,落實全循環經濟。

綠色纖維材料方面,華紙將把握疫後環保商機,積極拓展益利(CircuWell)代塑食安用紙的行銷布局,並將代塑領域擴展至農業及包裝。此外,桃園觀音廠去年7月開始運營,也有助於華紙強化全循環纖維材料展品的終端應用與推廣。

#華紙 #虧損 #2年 #低點 #纖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