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報導,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由美國、澳洲、日本、印度建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三個成員對俄羅斯都有很強烈的作為,唯有印度目前看起來還是按兵不動。拜登在周一說,印度對普丁入侵烏的反應「很不穩定」;BBC直言,印度的中立政策讓他們坐立難安。
印度自獨立以來一直奉行著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根據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的說法:「我們將遠離大集團,與所有國家友好,不加入任何聯盟。」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亞洲事務副主任柯格曼(Michael Kugelman)說,「毫無疑問的,烏克蘭戰爭讓印度感到坐立難安,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是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侵略之一,而且印度與西方的關係從未如此緊密,現在不結盟政策是一場比過去更大的外交賭博。」
印度在聯合國對譴責俄羅斯的決議案上投了三票棄權,有報導稱,隨著戰時能源價格飆升,印度大量進口打折的俄羅斯石油。印度也未批評俄羅斯,甚至稱俄羅斯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朋友」。
印度與俄羅斯的兩國關係有著數十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俄羅斯也是印度最大的國防供應國。
但現在事情發生了變化,美國現在正試圖說服印度。一方面,兩國之間的關係已經加深—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額目前為1500億美元,而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雙邊貿易額僅80億美元。
美國務次卿盧嵐(Victoria Nuland)也承認印與俄的關係,但她稱:「印度的思想已經改變,時代不一樣了。美國和歐洲願意成為印度強大的國防和安全夥伴。她說,美國可以幫助印度擺脫對俄羅斯國防供應的依賴。」她指出,烏俄戰爭是「專制與民主鬥爭的轉捩點」,烏克蘭需要印度的支持。
曾在莫斯科任職的前印度外交官特里古納亞特(Anil Trigunayat)說:「 印度的立場自始至終是一貫的和有原則的。印度一直主張外交、對話、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主權,我們必須在戰略上保持中立。沒有其他辦法。」他認為目前印度應該繼續堅持不結盟政策,畢竟在戰爭結束後,世界局勢很可能會形成冷戰2.0。
對於目前面臨的外交壓力,印度國內也有不同的聲音,但立場是肯定的-印度不想與普丁撕破臉,但也不想疏遠西方國家,畢竟印度需要美國的支持去處理與中國邊界的問題。
烏克蘭駐印度大使波里克哈(Igor Polikha)則表示,印度最好的方案是擔任烏俄雙方的調解員,讓雙方的戰事降級,印度現在仍有機會這樣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