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兒死亡率在先進國家中排名落後。圖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提供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在先進國家中排名落後。圖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提供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但台灣除了生得少外,還面臨新生兒死亡率偏高的問題,台灣的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死亡,以及出生一年內的死亡率皆高於其他先進國家,遠輸給鄰近的日本、韓國,兒科醫師指出,台灣產婦偏高齡、出生時新生兒科醫師在場比率太低,是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主因,建議政府應提早介入孕產婦關懷,健保更應納入新生兒科醫師分娩時在場給予給付,至少能降低32%的死亡率。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今天舉辦「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共識會」,邀請健保署長李伯璋、立委林靜儀以及新生兒科醫師,討論如何改善,達成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問題。

台灣出生率節節下降,2021年新生兒人數創下史上最低,跌破16萬人以下,僅15萬3800人。既然生得少,每一胎就更顯得重要,但台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指出,台灣嬰兒死亡率(出生一年內)在36個先進國家中排名第28名,(日本第1);新生兒死亡率(出生一個月內)排名22,(日本第1),國際上5歲以下幼兒死亡率是一個國家兒童健康和國家整體進步程度的公認指標,但台灣在先進國家中排名落後。

周弘傑比較2019年時的台、日、韓嬰兒死亡率,日本千分之0.9,韓國為千分之1.5,台灣卻高達千分之2.4。新生兒死亡率部分,日本千分之1.9,韓國為千分之1.5,台灣則是千分之3.8。

他以數學模式說明,總出生人口若為16萬人,台灣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2.4,若目標希望死亡率下降0.1,有幾個作法,一個是新生兒增加7000人,但看來台灣太難達成,其次是減少39名死亡嬰兒,就可以達成,顯然較容易。

他根據統計指出,其中與台灣孕產婦死率提高有關,1996年時,孕產婦與亡率為十萬分之7.7,但到了2019年卻提高到16,2020年也有13,他認為,可能和產婦高齡化有關。

此外,他更指出,分娩時若有新生兒科醫師在場,新生兒死亡率可以降低32%,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健保沒有給付下,大部分醫院都沒有多餘人力能支援生產,以台大醫院高危險妊娠產婦中,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兒科醫師會參與生產過程。

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董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鄭博仁表示,產科醫師掌握產婦生產前最關鍵的500天,要減少新生兒死亡率,可從產前介入做起。台灣目前缺乏生產相關的「品質管理機制」,呼籲政府部門,針對產前到產後各個環節訂定指標。建立品管機制、做好監測,才能真正有系統地改善新生兒死亡率、提升母嬰健康。

要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立委林靜儀更呼籲,高危險妊娠產婦生產時,新生兒科醫師到場待命並適時介入,健保都應給付,不該讓新生兒科醫師「做佛心的」。

#死亡率 #台灣 #新生兒 #兒科醫師 #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