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對基隆採取「類普篩」,台灣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陳宜民批評,類普篩實際上就是普篩,外界2年前就在呼籲普篩抓熱區,如今陳仍不願認錯,且病毒跑到全國,卻只在基隆普篩,對民眾幫助根本不大。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日舉辦《疫情增溫?觀光業者苦等解封,清明連假如何因應》論壇,邀請防疫專家、觀光業者等代表座談,討論未來防疫走向與邊境開放議題。

陳宜民指出,最新消息是國內有17條不明傳染鏈,清明連假注定要繃緊神經。他舉例,歌手張惠妹4月1日起在台北小巨蛋的演唱會,不只有台北人,全國人都來了,這麼嗨的情況下,口罩戴得住嗎?病毒不會藉此擴散到全國嗎?

陳宜民批評,類普篩是什麼?它就是普篩,是陳時中不願意承認2年前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做普篩調查是對的。陳說,全台灣現在就該普篩,了解社區狀況,指揮中心應出面擔當,而不是躲避責任,把試劑交給基隆用他們的方式來篩,且只篩一次跟本不夠。

陳宜民質疑,既然基隆可以普篩,新北、台北、高雄為什麼不行?疾管署應該做一個防疫地圖出來,告訴民眾清明、母親節出去玩,哪裡是熱區,篩檢結果可以一目了然。以美國為例,他們不只篩社區,還去篩下水道,看有沒有新冠病毒存在,「這就是讓民眾趨吉避凶」。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則批評,疫情指揮中心不是每天只講疫調、講數字,中央指揮官應該要講政策。再來,疫苗覆蓋率卡關,疾管署應該去做調查,老人家不願打疫苗的原因是什麼,想辦法提高,而不是講不明傳播鏈搞得大家緊張兮兮。

金傳春表示,政府說有進了新冠口服藥物,但她昨天特別去問了和平、台大、松山等大型醫院,他們手上確實有貨,但基層診所都沒有,疫苗、藥物應該雙管齊下,但這方面台灣還是遠遠不足。

#普篩 #類普篩 #陳宜民 #應該 #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