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必修本土語,語種多達49種,讓人好奇,教材與師資是否能順利到位。教師直言,由於家長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課程,學校也找不到老師來教,只為遵循上意的教育部,最終也是把爛攤子丟給校方處理,所以結局就是絕大多數學校開不了課,將時間拿來考試或進行其他課務。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表示,國家語言政策理應清楚具體,現在執政者為了將本土意識包進國語文當中,失去國家語文核心價值,政策呈現漫無章法的局面。
段心儀提到,國中小開設本土語課,語種之所以玲瑯滿目,在於討論課綱時,委員們便打算如此安排。
「教育部能說什麼話,只有照單全收!」段心儀說,受政治壓力影響,教育部沒時間思考能否開課,更罔顧學生的學習意願,「爛攤子就讓學校收場,自己去面對家長!」
不過,段心儀說,由於家長無法接受這類課程,學校也找不到師資,更缺乏教材,想必絕大多數的學校一定沒能力開課,所以最後還是把時間用來考試或進行其他課務,政策不了了之。
金甌女中新住民語教師張婉貞認為,母語本是家長自行教導,不須要強迫孩子學習。教育部現在推動本土語課綱,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一大堆陌生的本土語言,學校根本找不到師資,「這些政府單位,閒著沒事做事嗎?」
張婉貞說,國語文政策的規畫,簡單明白,應當以多數人使用的語言為主,現在要求學生學習原住民族語,語種多達40幾種,一般學生幾乎也沒人想學這些語言,教育部卻規定,只要1名學生修課,校方就得開課,確實非常困擾。
面對各界質疑本土語師資不足的問題,國教署回應,刻正與縣市政府共同逐校盤點國、高中各語別師資需求,並將協助辦理教學人員增能或認證,全力開課經費,或將輔以合聘、巡迴方式媒合師資。
至於偏鄉方面,國教署提到,除與地方政府專案協助外,將透過直播共學方式進行授課,以協助學校針對學生選習語別進行開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