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寵物飼養日漸多樣化,寵物已不再局限毛小孩,動團表示,非貓犬寵物業者完全沒有規範只管營利,當小動物以繁殖場的扭曲方式飼養時,導致民眾帶小動物回家後棘手問題一一浮現,也大大增加棄養及不當對待動物機率,要求相關單位應盡快擬定管理規範,保障動物權益。
台灣愛鼠協會、台灣刺蝟照護推廣協會與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等動保團體與跨黨派立委們今(19)日共同舉行記者會,要求4月份新成立農委會寵物科積極行動,針對非犬貓寵物管理政策及執行機制,讓小動物們也能有好的動物福利。
台灣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表示,協會自2017年以來接獲數千隻寵物鼠災情通報,5年來超過4000隻鼠類寵物遭受不當對待,愛鼠協會每年收容數量持續上升。
張勝鬘抱著天竺鼠「小王子」指出,牠是天竺鼠車車熱潮後遭到不當飼養,救援回來的時候全身脫毛、重傷傷口化膿,非常緊張具有攻擊性,是因為被迫跟其他70隻兄弟姊妹近親交配、居住在狹小髒亂、風吹日曬的環境,而出現異常行為,小王子也這並非個案。
寵物業亂象包含不當陳列,20X20的狹小空間內寵物們互相沾染排泄物以及攻擊踩踏,這樣的景況也讓民眾錯認是正確的飼養方式,因而回家效仿,造成惡性循環。
台灣刺蝟照護推廣協會理事長黃士玲抱著刺蝟「摳摳」指出,摳摳是私人繁殖場救出來的一隻刺蝟,被高密度養在一個鐵籠之中,喝的也是發霉的水,並跟其他刺蝟搶奪有限的麵包蟲,如今因為過去的傷痕讓牠不能再進入正常家庭,只能在協會安寧治療。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表示,「動保法」特寵只管犬貓不管非犬貓動物,加上第一線人員採證舉發相當困難,上千種非貓犬寵物依舊未受保障,現成立的寵物管理科不用修法,只要擴大規範就能保障更多動物福利,政府針對非貓犬的寵物管理規範刻不容緩,相關單位應盡快立法擬定管理規範。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過去「動保法」管理重點都在犬貓,但隨著非犬貓的飼養情形越來越普遍,寵物管理科的當務之急是建構寵物分級管理配套,若不是行政規則可處理的會透過訂定指引和行政命令來處理,涉及法律面的也會盡快研擬,有信心來解決這些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