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戰國時期,由全家與玉山、網家合作的「全盈+PAY」今日開台,即便有許多人認為全盈支付有全家便利商店這個靠山,在通路為大的優勢下,應該大有可為,不過從統一超商、遠東集團都曾擁有電票執照,甚至切入電支業務,發展狀況都不如預期,「全盈+PAY」能否打破通路魔咒,恐怕仍是硬戰一場。

在悠遊卡還沒有辦法小額消費代,「進超商」等於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在悠遊卡撬開這堵高牆後,電票小額消費逐漸普及,也讓無現時代再往前推進些。這情況直到智慧型手機普及後,街口支付、LINE Pay深入手機後,才有取而代之的現象。

全盈支付以全家為起點,但如果認為有了全家,電支發展就能平步青雲,這恐怕是10年前的舊思維。不要說這能否成功,對照統一超曾有icash,也有icash Pay的電支,但現在幾乎是偎在統一超體系的生態圈,沒辦法向外跨步,就知道這非絕對。

不只統一超,遠東集團的Happy cash,同樣是擁有龐大通路,不過在交通票證這塊,遠鑫已經逐漸退出市場,電支這塊採取的是「倒退嚕」的策略,它不像統一超往電支再跨一步,而是退回Happy Go Pay做第三方支付,其實也有時不我與的無奈。

統一超、遠東之所以無法挾通路優勢,在電支業務先馳得點,顯示既有、握在手中的通路數絕對不是重點,況且以街口、LINE Pay穩居領先優勢的情況下,有多少超商通路早就不是勝出的癥結點,能否跨出超商、不再侷限於超商通路才是關鍵。

講直接一點,現在的消費趨勢,在手機上滑一滑付款,可能都勝過去超商,尤其在疫情發生這兩年,很多人連出門都免了,更不用提非到超商去Pay這件事。

但要跨出超商何其容易,除砸錢別無二法。砸錢有兩種,一種是砸商家,如何能讓通路接受使用「全盈+Pay」,也並非每個通路都是全家,收受太多電支增加管理難度,全盈恐怕得說服通路加入「全家生態圈」或更多誘因,否則也很難。

其次是砸在用戶身上,當電支到了穩定發展,每個人手機裡有了街口、LINE Pay等電支App後,要如何改變支付習慣,棄有既有的付款方式,願意裝全盈+Pay,甚至增加使用頻率,那就是擴大補貼,這就會面臨口袋多深、要補到何時的現實難題。

有沒有超商通路已非電支勝出關鍵,更重要的是擊敗先進者,成為手機裡最常用的支付App,才是活下去、且活得好的唯一之道。那種「擁通路為王」的邏輯,恐不能完全適用電支,全盈能否克服通路魔咒,也是電支發展能否向前推進指標。

#電支 #Pay #通路 #全盈 #統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