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逾2個月,引發全球關注。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湯紹成指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雖力挺烏克蘭,但歐洲目前陷入通膨與難民所帶來的結構性矛盾,從德國的反戰遊行與民調來看,他們並未全然站在烏克蘭這邊,他們已開始理性思考經濟問題。

湯紹成今日(28)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表示,俄烏戰爭目前帶來兩個矛盾心理:第一,西方國家認為不能「見死不救」,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力挺烏克蘭,卻也讓烏克蘭被推上火線;第二,這場戰爭的結局難以預測,美國、英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把俄羅斯往死裡打的態度,可預見戰事會繼續拖下去,這也讓歐洲國家開始擔心,援助會不會變成無底洞?自己的開銷可否支持下去?

湯紹成分析,美國目前已支援烏克蘭及相關國家共約45.13億美元,歐洲各國援助金額相加至少也有幾十億,這樣下去恐排擠到自己國家的預算。德國現在就處於兩難,一面說已無庫存武器可援助烏軍,一面表示願提供20億歐元援助烏克蘭買武器,但長期給錢對德國老百姓的觀感及生活影響卻是大問題。

針對德國,湯紹成特別分析指出,德國4月初民調顯示,過半民眾不願「為自由挨凍」來挺烏克蘭;且有過半民眾都認為,目前取暖費用給他們帶來很高的負擔,而這些取暖能源主要就是俄羅斯盛產的石油、天然氣。另外光烏克蘭就有500萬難民,若再加上受波及的北非、東非、中東國家難民,數量將難以設想,故歐洲目前陷入內部經濟與難民雙重問題;挺烏是一開始的情緒反應,但時間拖長了,卻有很多現實困境必須考量,歐洲人也未必願意。

文章來源:《中評社》原文
#烏克蘭 #俄羅斯 #戰爭 #難民 #普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