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做!」

「不放過自己」的堅持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運動員的最高殿堂,站在頒獎台的凸頂,更是每個運動員的目標與夢想,對郭婞淳來說當然也是,她經歷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的懵懂青澀,再到二○一六年里約奧運的飲恨敗北,終於在二○二一年的東京奧運,以明顯高出其他對手的實力,一舉將追逐多年的奧運金牌帶回台灣。

要成為奧運金牌,要成為萬中選一,除了平日的努力,專項的訓練更是致勝關鍵。郭婞淳自小對運動就充滿興趣,接觸過田徑、籃球,甚至是技擊類的柔道與角力,她喜歡與隊友一起奮鬥、團隊合作,但她最終選擇了舉重做為她運動員生涯的唯一。

從國中就開始接觸舉重的她,當然知道舉重訓練的枯燥乏味,但她為了追求更好的比賽成績,透過不斷努力,從訓練成果的持續突破,找到訓練的意義,繼而打破訓練的枯燥,愛上訓練!

郭婞淳對於訓練從不喊苦,但她在訓練上的堅持與努力,她身旁的人看得最清楚。郭婞淳的團隊包括教練林敬能、體能訓練師鄭玉兒與物理治療師周詣倫,看到她對訓練的堅持以及比賽時的無畏,都幫她取了一個綽號「蕭查某」(台語瘋女人之意)。

跟在郭婞淳身邊多年的體能訓練師鄭玉兒,將郭婞淳的努力都看在眼裡,認為她能成為金牌選手的原因之一,「應該是她在訓練上不放過自己吧。」鄭玉兒強調,運動員面對訓練,難免會有倦怠感,郭婞淳當然也不例外,雖然會聽到她說:「今天好累喔,可以不要做嗎?」但常是上一分鐘聽她這樣說,下一分鐘又聽到她說:「好!我做!」她就是不會放過自己。

鄭玉兒也表示,郭婞淳是一名身體感知非常出色的選手,知道做哪個動作時,身體的哪個部位沒有發力,就會提出問題,兩人透過溝通,開出訓練課表,經過訓練確認是否改善,再決定修改或加強。鄭玉兒對郭婞淳印象深刻的是,即使她的身體狀況不是最好,也堅持要完成每日的課表,「婞淳知道這樣對她好的、有幫助的,她就一定會去做。」

攤開郭婞淳備賽期間每週的日程表,會發現驚人的規律性。她每週訓練六天,星期一、三、五會晨操,並以抓挺舉訓練為主,星期二、四的早上會進重量訓練室,完成體能訓練師的課表,下午則以教練的課表為主。禮拜天是每週訓練的休息日,但她有時心血來潮還是會拉著學弟妹做晨操。

每天訓練前堅持熱身,大概半小時左右一定要完成,從一開始的跑步機暖身,到體能訓練師帶領做操,包括協調運動與動態操,做操完畢開始跑步,先漸速跑三趟,再做衝刺,有時會加進反應衝刺。

(本文摘自《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天下文化)

【內容簡介】

「用身體的協調性與柔軟度,去對抗剛硬的槓鈴,肩上將不再只是沉重,而會有一種以柔克剛的流暢。」――郭婞淳

讓郭婞淳舉起142公斤重的,不是蠻力,是信念!我們每個人都背負著生活的重擔,在人生的賽道上奔馳,肩上的擔子愈重,我們愈要舉重若輕!

郭婞淳的金牌之路是一條自我挑戰的旅程,充滿考驗與挫折,如同我們的人生。她首度分享舉重與人生相通之道,歸納出突破自我的信念、把壓力轉換為動力的方法,獻給每個在生活中努力的人,找到可以依循的成長軌跡與力量,讓人生也能,舉重若輕。

本書特色

1.珍藏郭婞淳精采照片,包含8張特別為本書拍攝的獨家照片。

2.每篇附有郭婞淳精采金句,對人生一語中的,帶給每個人改變的力量。

3.精選整理郭婞淳人生筆記,如獲成功祕笈,學會舉重若輕的能力。

4.這本書不僅是郭婞淳的故事,也是每個渴望活出自己信念的人的故事。

【作者簡介】

郭婞淳 口述

台東阿美族人,2020年東京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級金牌得主。亦曾奪得2016年里約奧運女子舉重58公斤級銅牌、2017年台北世大運女子舉重58公斤級金牌(並破女子舉重58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2018年亞運女子舉重58公斤級金牌,現為女子舉重5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和三項世界紀錄及奧運紀錄保持者。

累積十面世界舉重錦標賽金牌並完成四連霸,亦四度拿下運動精英獎最佳女運動員獎,皆為台灣史上第一人。

葉士弘 採訪撰文

現職

WOWSight共同創辦人

中華民國體育記者協會理事

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

求學階段是球迷,儘管所學與體育沒什麼關係,卻在對未來迷惘之際,毅然決定跨界,並有幸成為體育記者。從欣賞運動變成記錄運動,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對運動員的努力與奮鬥有更深的領悟,期許透過自己的雙手,傳遞更多激勵人心的時刻、更多堅持不懈的決心。

《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天下文化
《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天下文化
#郭婞淳 #訓練 #舉重 #女子舉重 #公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