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婞淳平常在高雄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有許多陪練小選手,她是學弟妹的奮鬥目標,但她近乎偏執地追求訓練成果,並不是為了成為學弟妹的典範而做,而是她的自我要求。
郭婞淳對自我要求極高,每天都會見面的物理治療師周詣倫也有深刻印象。每個選手每天的訓練狀況一定都有起伏,郭婞淳如果練不好,她會生氣,會很懊惱,即使教練沒有逼她,她還是會拆掉槓鈴重量,從比較輕的重量重新再來一次,針對先前訓練比較不順的地方加強練習,再慢慢將重量加上去。郭婞淳對訓練有想法、有堅持,只要不好,「她就是重來。」
周詣倫認為郭婞淳的好學和努力,不只在訓練上,而是願意像海綿一樣多方面吸收。周詣倫曾和郭婞淳一起閱讀《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Peak Performance),書中提到「一流的小提琴家在一起訓練,如何還能分辨出誰更為出色?」最頂尖的小提琴家就是會將練習時候發現的問題,再花時間加強練習;一般的小提琴家也許就是完成每日的練習而已。成為頂尖的關鍵是,願不願意利用更多時間,將不夠理想的地方做得更好。「婞淳就是這樣,難怪她會成為頂尖選手,」周詣倫說。
除了基本訓練,要在舉重拿下佳績,針對特定肌群進行重複且高強度的鍛鍊也是必要條件。
舉重講求連貫動作,非常講究肌肉的協調性,但郭婞淳的慣用邊與另一邊的肌力還是會有落差,例如左腿跟右腿相比,較弱一點,就要靠重量訓練去加強單邊肌力。郭婞淳經過多年訓練,除了有出色的基本動作,她也明白要精益求精,就要透過不同方式,精進自己較弱的地方,進而提升比賽表現。
(本文摘自《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天下文化)
【內容簡介】
「用身體的協調性與柔軟度,
去對抗剛硬的槓鈴,
肩上將不再只是沉重,
而會有一種以柔克剛的流暢。」――郭婞淳
讓郭婞淳舉起142公斤重的,
不是蠻力,是信念!
我們每個人都背負著生活的重擔,
在人生的賽道上奔馳,
肩上的擔子愈重,
我們愈要舉重若輕!
郭婞淳的金牌之路是一條自我挑戰的旅程,充滿考驗與挫折,如同我們的人生。她首度分享舉重與人生相通之道,歸納出突破自我的信念、把壓力轉換為動力的方法,獻給每個在生活中努力的人,找到可以依循的成長軌跡與力量,讓人生也能,舉重若輕。
本書特色
1.珍藏郭婞淳精采照片,包含8張特別為本書拍攝的獨家照片。
2.每篇附有郭婞淳精采金句,對人生一語中的,帶給每個人改變的力量。
3.精選整理郭婞淳人生筆記,如獲成功祕笈,學會舉重若輕的能力。
4.這本書不僅是郭婞淳的故事,也是每個渴望活出自己信念的人的故事。
【作者簡介】
郭婞淳 口述
台東阿美族人,2020年東京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級金牌得主。亦曾奪得2016年里約奧運女子舉重58公斤級銅牌、2017年台北世大運女子舉重58公斤級金牌(並破女子舉重58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2018年亞運女子舉重58公斤級金牌,現為女子舉重5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和三項世界紀錄及奧運紀錄保持者。
累積十面世界舉重錦標賽金牌並完成四連霸,亦四度拿下運動精英獎最佳女運動員獎,皆為台灣史上第一人。
葉士弘 採訪撰文
現職
WOWSight共同創辦人
中華民國體育記者協會理事
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
求學階段是球迷,儘管所學與體育沒什麼關係,卻在對未來迷惘之際,毅然決定跨界,並有幸成為體育記者。從欣賞運動變成記錄運動,隨著觀看的角度不同,對運動員的努力與奮鬥有更深的領悟,期許透過自己的雙手,傳遞更多激勵人心的時刻、更多堅持不懈的決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