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公平法》相關條文,多位委員關切心快篩劑價格之亂,公平會指出,政府去年開放進口時就已立案調查,調查結果是個別廠商的價格都有差異,個別廠商的定價有所調整與波動,不是聯合行為。
公平會表示,調查發現個別廠商的價格,不是單一價格,且會因包裝不同而有不同價格,廠商個別的價格與波動,不涉及聯合行為,目前並沒有聯合行為的事證。
公平會還說,價格是否合理,不是《公平法》規範的範疇,5月6日快篩劑列為防疫物資後,如有哄抬價格事宜,就步及刑法,檢調會介入調查。李鎂進一步指出,對快篩劑的價格會持續關鍵,只要有合議聯合行為,會介入調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