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公路通車至今已超過一甲子,為感念這群台灣公路史上的英雄犧牲奉獻,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谷關工務段段長呂正安9日帶隊到梨山饗堂祭拜。中橫歲月由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交織而成,在《青澀的中橫》有聲書裡,將透過10個篇章,帶領聽眾一同感受中橫的生命力。
中橫公路於1960年5月9日通車,距離今天剛好是62年,這群台灣公路史上的英雄無畏的犧牲奉獻,呂正安帶領同仁虔誠肅穆持香祭拜英靈,清幽靜謐的饗堂四周十分莊嚴。
呂正安向同仁闡述中橫施工簡史,為最早串聯台灣東、西部交流的公路,從早期手工釀碧築路,進展到經驗積累側重機械期,再到現代科技導入的年代。持續變者是工法,所不變者是臨險不懼為民前鋒的精神。
第二區養護工程處指出,中橫歲月,由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交織而成,在《青澀的中橫》有聲書裡,將透過10個篇章,帶領聽眾一同感受中橫的生命力。
「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有聲書包括從「梨山產婆」見證中橫的新生;在「梨山電台」聽見中橫的思鄉情;「金馬號之戀」重溫中橫的風華絕代;還有「新白楊道班房」養護公路的步步艱辛;遇上中橫災變「中橫人」如履薄冰、無所畏懼的前進;最後「魯閣少女團」在中橫留下最青春的風景。中橫的故事不只是工程建造的過程,更是具有生命力的人文、生態持續的延續著。
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表示,中橫公路最初是為了國防、安置榮民、促進東西部交通而興建。從開工到通車花了4年的時間,來自四片八方、各司專業的「中橫人」在這裡開闢出一條道路、寫下一段台灣的歷史,許多中橫人一代接著一代守護著這條道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