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北市遭質疑為何沒早早買快篩劑,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10日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快篩劑4月12日以前非必需品,因爲PCR量能充足,不同時間不同用法,盼別模糊焦點,共同敵人是病毒,不是彼此,並呼籲中央增加實名制快篩數量。
黃珊珊表示,北市1到5月共採購201萬4677劑,採購金額為1.93億,教育局100萬劑,衛生局84萬7414劑,消防局10萬劑,捷運工程局9800劑。此外,教育局因匡列很多人,居隔也多,公費快篩來不及發,先用災損金訂100萬劑,等中央配發才還30萬劑。
黃珊珊指出,去年5月北市率先用抗原快篩,成立剝皮寮快篩站,加速找出感染者,當時快篩還不被中央承認,在剝皮寮做的快篩,都要抽2個檢體,一個給PCR,一個給快篩,快篩是為立即確認民眾是否陽性才使用,確認後再移到專責防疫旅館,靜候PCR結果。
去年5到7月PCR量能快速擴充,沒人把快篩當檢測工具,黃珊珊稱,直到今年4月12日起,中央才宣布調整居隔與居檢的檢測方式,改以快篩執行,也就是4月12日以前,無任何政策要用快篩劑做確診標準,到4月26日中央宣布3+4自主防疫期間要快篩才能出門,家用快篩劑需求才大增。
北市為何沒第一時間沒採購, 黃珊珊表示,第一,採購時間很清楚,第二,在1到3月無大量快篩需求,不同時間不同用法,希望別模糊焦點,共同的敵人是病毒,不是彼此,也呼籲目前快篩需求量大增,中央的實名制快篩數量能增加,讓市民早點拿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