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14時23分,花蓮東部外海芮氏規模6.1地震,台北市都能感覺到最大3級震度,10日台北市議員周威佑質詢,2018年至2020年台北市在老舊建築耐震快篩執行都超過3000件,但真正完成補強僅有2件,改善腳步太慢。
周威佑表示,在1999年9月21日發生大地震後,建築法規重新修訂,加強建築物耐震能力,但台北市30年以上建築有70%以上,不符合新法規安全要求,對地震抵抗較差,一旦有強震發生,民眾安全就會有很大威脅。
周威佑補充,雖然北市府在2018年至2010年建築物耐震快篩執行效率不錯,但檢查完就沒有後續動作。
周威佑強調,當耐震快篩執行完後,就能評估建築物風險高低,如果對民眾生命財產有高風險,就能要求展開耐震能力評估,以及階段性補強,但礙於後兩個階段都要民眾一部份出資,推動上有相當難度。
周威佑說明,台北市這麼多老舊建築物,在2020年完成補強僅有2件,2021年也只有1件。
周威佑提醒北市府,要求民眾完成評估與補強,高困難度不僅台北市,全台灣都相同,一棟建築內不同住戶,要整合意見肯定相當困難,市政府應該有相當耐心不斷溝通,想辦法協助民眾改善房屋耐震問題。
如果建築物完成耐震快篩,評估具有高風險,周威佑建議,應該將建築物納入公共安全檢查申報項目,如果沒有完成相關措施,可以按照建築法91條開罰6萬到30萬,市政府不要擔心惹出民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