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持續燒,死亡人數不斷增加,中重症個案昨也創新高。對此,醫師沈政男透露,根據國外經驗來看,台灣的死亡高峰應會出現在6月10日,也就是說下周死亡數將會最高,後來就會開始往下走了。而他也估計,全台染疫人口13至17%的時候,疫情就可能探底,而染疫人數減少,死亡人數當然也會跟著降低。
沈政男昨(30日)在臉書發文說,接下來有三個全台可能的高峰點,也就是周二到周四,再來周末到周一照例會下降,而整周加總起來與上周差不多,可能稍高或稍低,然後下周就會往下走。
沈政男也說,死亡的高峰,香港、新加坡與南韓都是落後新增高峰一周,因此台灣的死亡高峰會發生在6月10日左右,此後就會往下走。但因為曲線形成7天一個循環,若用一周平均來算會較準確,也就是下周將是死亡數目最高的一周,接下來就會往下走;至於中症的數目為什麼節節升高,他還是想不透,推測可能原因是染疫族群來到了比較衰弱的老人家,因此中症比例改變了。
沈政男表示,北北基桃全都在5月18日達到高峰,好像齊步走一樣,代表R值相當接近,因為是共同生活圈。但,此時的染疫人口比例並不一樣,基隆超過9%、新北超過8%、台北與桃園都沒超過7%,所以說,染疫比例在7至9%,甚至不到7%,曲線就會折彎下來!
沈政男認為,單一縣市不會有高原啦!高原是因為各縣市有快有慢,加總起來峰峰相連,而形成持續高度。由此觀之,台南與高雄在本周四,或最慢下周四,就會出現高峰,而數目會比前幾天的7000多與11000稍微多一點。
沈政男指出,六都的高峰出現在染疫比例6.5至8.5%,這代表全台染疫人口在13至17%,疫情就可能探底。「注意,是探底,不只是緩解。」現在,雖然死亡率不斷攀升,已經來到了萬分之7,但只要把染疫人口壓低,死亡人數也會跟著降低!到了6月10日左右,會累積多少死亡人數?乘以兩倍,大概就是這波疫情的死亡人數。
沈政男坦言,還有很大的機會能降低死亡人數,最重要的是「高高齡抗病毒給藥」,其實可以將每日的開藥人數,特別切出80歲以上的比例,因為這是刀口上的用藥,若比例能一直增加,就可以挽救更多高高齡長者。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同樣珍貴,即使是臥病在床的失智失能長者,仍要盡全力來拯救他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