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王毅周六(6月4日)結束對東帝汶的訪問,給中國外長史無前例的旋風式南太平洋8島國之行畫下句號。據美國之音報導,王毅此行雖然與所訪國家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協議,但是另一項涉及10國的區域警務、安全、漁業、數據和自由貿易區的協議卻遇阻。
東帝汶是王毅八國行的最後一站。他首先在東帝汶首都帝力與東帝汶總統奧爾塔(Jose Ramos-Horta)舉行了會晤,隨後又分別與總理魯瓦克和外長阿達爾吉薩舉行了會談。訪問期間,雙方就民航、農業以及擴大經濟和技術合作等議題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王毅在抵達東帝汶之前,曾對即將舉行大選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進行了一次簡短的訪問。巴紐總理詹姆斯∙馬拉佩(James Marape)表示,王毅訪問期間,雙方的討論主要聚焦於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議。
中國已經是巴紐的主要外資來源,而且進口巴紐很多的天然氣、礦產、木材和其他產品。中國和澳洲正在爭奪巴紐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
馬拉佩總理聲稱,巴紐要將其主要出口初級產品的經濟轉變成出口利潤更豐厚的加工產品,他也因此尋求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中國和巴紐正在整理中巴自由貿易的安排,」馬拉佩對記者說。
王毅對太平洋島國的穿梭訪問以及北京在當地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引起這些島國傳統盟友澳洲的高度警覺。剛剛上任十多天的澳洲工黨新政府派出新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也對三個王毅訪問的南亞島國進行訪問,力求鞏固澳洲與這些國家的傳統友好合作關係。
黃英賢在訪問薩摩亞時,宣佈向該國捐贈一艘新的巡邏艇,以取代去年觸礁擱淺而無法修復的一艘巡邏艇。
黃英賢在薩摩亞會晤了該國總理菲婭梅∙內奧米∙馬塔阿法(Fiame Naomi Mata’afa)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澳洲尊重主權國家自主作出安全決定的權利,但她強調,這些決定「有可能影響整個地區安全安排的性質,因此對這些事情進行集體磋商是重要的」。
黃英賢還分別訪問了王毅此行也訪問的斐濟和東加。
王毅此行曾準備與南太10個島國簽署一項包括安全和漁業等多項議題在內的多邊協議,但是卻發現無法在這些島國間就這一協議形成共識。不過,他還是與他訪問的多個國家簽署了多個雙邊協議。
王毅出訪前,中方外交官將一份中國與10個南太島國簽署的包括警務、安全、漁業、數據和自由貿易區等議題的協議草案交給這些國家傳閱;但是草案中有關安全的議題引起某些國家的關切,另有一些國家擔心經濟上與北京走得太近可能引發與美國及其盟友的摩擦。
王毅周一在訪問斐濟時,曾與南太10個島國的外長舉行視頻會晤,最後決定延後考慮這一協議草案。
薩摩亞總理菲婭梅認為,雖然薩摩亞與中國簽署了一些雙邊協議,但該國並未贊同簽署範圍廣泛的該地區多邊協議,至少沒有立即贊同。她表示,薩摩亞以及地區其他國家在作出決定前首先需要就這個問題自己先討論一下。
美聯社引述斐濟總理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更為直白的話說,「太平洋需要真正的夥伴,而不是超級關注權力的超級大國。」
王毅對巴紐的訪問曾遭到該國反對黨領導人、前總理彼得∙奧尼爾(Peter O’Neill)的批評。「現在不是外國政要訪問的最佳時間,」奧尼爾說。「政府也不應代表國家簽署任何協議」。而巴紐總理馬拉佩警告反對黨,不要在王毅訪問問題上「玩弄政治」。
王毅在與巴紐外長埃奧(Soroi Eoe)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否認中國打算與南太平洋國家簽署區域性的安全協議,「至於有些媒體報導說中國要與所有的國家簽署區域安全協議,我要告訴你,這是虛假訊息。」埃奧則證實,中國提議的與南太10國簽署的範圍廣泛的合作協議已經暫時被擱置,「與中國簽有雙邊協議的太平洋島國決定將這一討論延後到明年。」
王毅在訪問巴紐期間,還對中國與澳洲關係如何改善的問題發表了看法,聲稱中澳關係重啓需要「具體行動」,而且不能讓其「自動駕駛」,「中澳關係過去幾年發生困難的關鍵是澳洲某些政治勢力堅持將中國視為對手而不是夥伴,將中國的發展視為威脅而不是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