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連續17年佔據癌症發生率之冠,每年新發個案數逾萬人,可說是台灣女性頭號健康殺手。醫師指出,早期乳癌存活率高,然而一旦復發,等於一切從頭開始,因此不可輕忽復發風險,尤其「淋巴結陽性」患者更應該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把握時間達到治癒目標。
今年33歲的陳小姐,7年前確診為荷爾蒙陽性型乳癌,一開始是哺乳時發現胸部有硬塊,當時就醫診斷為乳腺阻塞,隔年她又發現腋下腫塊,再度就醫竟確診為乳癌,她形容自己當下整個人都愣住了,出了診間之後才忍不住掉淚。當時她才26歲,3名子女還小,讓她不禁擔心,萬一未來無法陪伴孩子成長怎麼辦?
收治陳小姐的林口長庚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郭玟伶回想,某次化療後腫瘤成功縮小,陳小姐竟萌生「少挨一刀」的念頭,打電話來取消手術,讓她趕緊號召助理和病友勸說,終於讓她決心重新面對治療。
郭玟伶指出,很多病人感到不解「為什麼要做這麼多治療?」因為乳癌治療項目很多,互相加乘才能提供最好的效果;每當遇到年輕型乳癌患者,她總是自覺責任重大,因為這群女性總是將自己的需求放在家人之後,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把自己顧好,就無法照顧家人,這也讓她不斷思考,如何讓病人獲得最適合的治療。
根據108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每10萬人中就有88.9人罹患乳癌,占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表示,乳癌分類複雜,醫師會根據亞型、分期條件進行治療決策,其中近7成都是荷爾蒙陽性型,雖然預後佳,但仍有不少人面臨復發;根據本土研究,復發患者中約8成發生在術後5年內。
早期乳癌治療包括術前輔助性治療、標準局部性治療、術後輔助性治療3階段。郭玟伶說明,其中術後輔助性治療項目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有助於降低復發可能性。
根據2022年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公布之指引、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針對荷爾蒙陽性且高復發風險患者,前兩年的術後輔助性治療可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
復發問題是早期乳癌患者最大隱憂。郭玟伶叮嚀,早期乳癌患者應自我覺察復發風險,只要有「淋巴結楊性」就要提高警覺,切勿耽誤治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