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我的建中同學們一大早聚在一起拜年,互道健康平安之外,總會提及某家的適婚子女,有對象了嗎?婚配否?近幾年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有「成公」人士─成為祖父、升格為阿公,大家莫不額手稱慶,眼神充滿了羨慕!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同學會,卻也充分反映了現代的社會狀況。
2021 年結婚對數僅 114,606 對,創下歷年新低,出生人口也是新低,甚至是全世界最低,人口減少影響消費,削弱經濟成長,甚至影響國力,這些現象值得你我審慎思量,因為人口危機真的已經迫在眉睫了!
台灣生育率,竟然全球最低
40 年前台灣每年嬰兒出生數達 40 萬人,2021 年台灣出生人口只有 15 萬 3 千多人,少子化造成的社會影響已漸漸浮現,導致工廠找不到工人,農田乏人耕種,有些地方大學已經關門解散或併校了,這個問題台灣過去就常常關注討論,然而當 2020 年美國 CIA 公布世界各國的生育率時,台灣竟然是全球最低,不但少子化非常嚴重,而且是世界之最。
2020 年人口數,生不如死
內政部公佈 2021 年全年出生人數統計出爐,寫下了兩項新低紀錄,全年出生人數 15.38 萬人是歷年新低,2021 年 1 月僅不到 1 萬名新生兒,是歷年單月新低。2021 年全年死亡人數則為 18 萬 3,732 人,死亡人數足足比出生多出近 3 萬人,自然增加率為負成長千分之 1.27。自 2020 年人口自然成長「死亡交叉」後,已連續兩年「生不如死」。
2021 出生 15.3 萬人,創歷年新低且持續下滑中
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生育數年平均都達到 40 萬人,尤其是 1976 年的龍年有高達 42 萬 5 千名新生兒報到,到 1994 年出生的嬰兒數剩 32 萬人,到 2021 年出生 15.3 萬人,才一年就又少了一萬人。主計處的報告指出,若延續這個趨勢,預估 2037 年出生人口將跌破 10 萬人,雪崩式的下滑趨勢,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適婚者,不婚人口高達四成
女性教育程度提高,求學年限不斷延長,人生職涯規畫發展影響到結婚年齡往後拖延,也影響了女性生第一胎的生育年齡由 10 年前的 29 歲增加到去年的 31 歲;不婚人口也創下史上最高,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20 年全台 25 歲至 44 歲適婚年齡者的未婚率高達 43.2%,這些都對我們日漸下滑的生育率更加不利。
不婚、不育,寧願養寵物
造成少子化,成因複雜,晚婚及低結婚率,生育年齡延後,育兒成本增加,社會經濟各種因素,交織成複雜的少子化現象、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
但是,其中晚婚造成的不孕或不易懷孕,只要是想生皆可以藉由生殖醫學解決,已婚不孕者、男女雙方都需要接受檢查,千萬不要以為生不出來是女性的問題,我的門診中有許多個案,是男性的生殖系統出錯了,在下幾章將會探討男女不孕的原因及解決方式,男性的不孕大部分都可藉由醫學技術解決,女性則比較複雜!
女性的不孕、病理因素也都可以經由醫療獲得解決,但是生育關鍵的卵巢—卵子的倉庫,跟年齡有極大關係,這方面可說是女性生育的天敵,卵子庫存量沒有了,可不像財物再賺就有,沒有卵子庫存,就無法製造自己的小孩!
想要懷孕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全家一起面對,尋找專業生殖醫師,避免不孕,必須要有正確的生育認知,正確的生育認知就從關心卵巢開始吧!
(本文摘自《輕鬆自在 凍齡懷孕》/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好想生個寶寶,但是……有很多困惑、煩惱、擔憂嗎?讓生殖醫學專家來為您解答!
當晚婚晚育逐漸成為常態,有些人還不願被生育綁住,而有些人卻深受不孕所苦。
了解當前最先進的生殖科技,讓「生育」不再令人是難以啟齒的傷痛。
有機會「凍結時間」、「逆天而行」,為不孕、或現在還「不想孕」的族群,超前備下充足的保障!
正常的夫妻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有接近九成會在一年內懷孕,超過一年的努力不能順利懷孕,就需要評估不易懷孕的原因。
對於不孕症治療,人們常常想到的是試管嬰兒,然而試管嬰兒在操作過程較為複雜,時間與金錢上的花費也較高,因此讓許多不孕症夫妻望之卻步。事實上,隨著生殖科技的進步,人工受孕、凍卵/凍精,都是值得嘗試的方式。生殖醫學專家徐明義教授透過本書親自解答:
為什麼不孕?
為什麼要考慮凍卵?
凍卵怎麼做?
卵巢為什麼重要?
AMH是什麼?
台灣人工生殖技術傲視全球?
【作者簡介】徐明義教授
AMH之父/生殖醫學專家
【現任】
華育婦產科暨生殖中心院長
【曾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婦產學科專任教授
營養肥胖研究所專任指導教授
在臨床上
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婦產部部主任
試管嬰兒中心主持人
在教學上
萬芳醫院教學部主任-負責全院的教學
獲選 101 年度師鐸獎
在學術研究上是婦女多囊卵巢的權威
發表諸多有關多囊卵巢學術論文,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
也屢獲邀國際會議專題演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