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50歲林姓女老師,4個月前爬山不慎跌倒拉傷右肩,去好幾家診所打止痛針加上熱敷電療,症狀仍無法改善,到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復健科就醫,診斷發現為肩膀沾粘性關節囊炎,即俗稱的「五十肩」,接受2次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緩解疼痛再搭配物理治療師的徒手治療,1個半月後肩膀關節活動度已近乎正常。

新竹台大分院復健部醫師馮仕豪說明,肩關節外包覆一層關節囊與旋轉肌群,而粘黏性肩關節炎(五十肩),即是肩關節囊發炎與纖維化增厚造成沾黏攣縮。

五十肩常見症狀是因肩膀劇烈疼痛而導致活動度受限,當關節嚴重攣縮後便會導致生活上許多不便,有的病人因疼痛難耐不敢動,往往導致沾黏更加厲害,陷入惡性循環,治療首要目標是疼痛控制,病人才有機會進行積極復健運動把沾黏拉開,有效處理病症。

馮仕豪表示,隨著科技進步,超音波更能觀察到肌腱、肌肉、韌帶,甚至神經等軟組織損傷,有了準確的診斷再加上超音波,導引精準將藥物注射至患處,自然能快速有效緩解疼痛等病症,更能避免口服或周邊注射消炎止痛造成消化道潰瘍等副作用。

馮仕豪進一步指出,疼痛緩解後需趁勝追擊接受復健治療,五十肩需要的並不只是熱敷電療,更需要專業的物理治療,進行徒手關節鬆動、運動治療並教導居家復健內容。

馮仕豪說,五十肩雖然常見,但每位病人肩痛病因都不盡相同,可能還有鈣化性肌腱炎、旋轉肌斷裂、肩夾擊症候群等,唯一不變的是超音波準確診斷加上精準注射,及個別化的復健治療,皆能有效處理病症,提供病人更好的生活品質。

#五十肩 #關節 #治療 #馮仕豪 #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