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爵士」展覽展出地點就在國家音樂廳連接國家演奏廳的迴旋梯,透過展佈有如時光走廊,展示台灣60年代至今的演變。(李欣恬攝)
「不只是爵士」展覽展出地點就在國家音樂廳連接國家演奏廳的迴旋梯,透過展佈有如時光走廊,展示台灣60年代至今的演變。(李欣恬攝)

疫情爆發三年多來,雖然實體活動一度曾經受限,但台灣的防疫措施,也使得演出活動不曾間斷,2020年台灣還首開先例,由民間發起向新冠肺炎過世爵士樂大師致敬活動,樂評人蘇重觀察,隨著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節20年,也更看見台灣樂手持續的活力和生命力,已達到一定的里程碑。

蘇重觀察,在疫情下,聽眾需求仍在,「國際交流一度受到疫情限制,但是卻也可以看見在台灣樂手的自我解嘲,沒有放棄,甚至一直有新的合作計畫,充滿活力。」

十分活躍的爵士薩克斯風手楊曉恩也表示,這段期間有很多海外爵士樂手選擇留在台灣發展,「甚至有樂手原本要到國外發展,但在疫情下選擇留在台灣,大家也因此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嘗試更多不一樣的事。」

夏日爵士音樂節有一系列活動,楊曉恩這次擔任「不只是爵士」展覽的策展人,展出地點就在國家音樂廳連接國家演奏廳的迴旋梯,透過展佈有如時光走廊,展示台灣60年代至今的演變,也重現舊時大飯店裡的爵士樂舞台場景,還有兩場Jam Session快閃活動。

楊曉恩表示,這次的展覽內容,和觀眾分享不同面向的爵士樂,「我想從歷史的角度和大家分享,爵士樂不只是美國的音樂,也不只是在餐廳、咖啡店演奏,而是有更多不同的角度,認識爵士樂,音樂家們也能透過爵士樂說自己想說的話。」

#爵士樂 #台灣 #樂手 #爵士 #楊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