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悌二郎先生為 1920 年代擘劃台灣新式糖業的關鍵人士 ,當地仕紳為感念山本悌二郎先生的貢獻,委託藝術家黃士水創作銅像並置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前。(柯宗緯攝)
山本悌二郎先生為 1920 年代擘劃台灣新式糖業的關鍵人士 ,當地仕紳為感念山本悌二郎先生的貢獻,委託藝術家黃士水創作銅像並置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前。(柯宗緯攝)

山本悌二郎先生銅像於28日在高雄市長陳其邁、駐日代表大使謝長廷、文化部次長李靜慧、高雄市長陳其邁、副市長史哲的見證下,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完成賦歸開箱。這長達60餘年的再度重逢,是經由多方協調與繁雜的過程,才得以完成;謝長廷也親自發表賦歸過程,感動眾人,山本先生銅像歷經百年流轉賦歸的歷史時刻,更象徵了台日友好與文化交流的珍貴里程碑。

山本悌二郎先生為 1920 年代擘劃台灣新式糖業的關鍵人士 ,橋仔頭糖廠於1901年起矗立於高雄橋頭地區,是台灣第一間現代化糖廠,開啟台灣的製糖工業,也改變了台灣糖業的生產模式。當地仕紳為感念山本悌二郎先生的貢獻,委託藝術家黃士水創作銅像並置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前,後因物換星移,銅像來到山本先生的故鄉佐渡市,並將銅像放置於佐渡市真野公園。

駐日代表大使謝長廷表示,一個世界的偉大城市、令人嚮往的城市,不應只是有工業,應該有藝文、歷史,有柔軟的地方。原本是想向日本複製銅像作品,但後來想說,作品原本是放在橋仔頭糖廠,因此向日本爭取原銅像運回台灣,日本方也表示山本悌二郎雖然作為日本眾議員,但一生最快樂、最奉獻的時刻是在台灣,因此還給台灣是應該的;銅像的運送過程繁雜,在運回台灣的那刻,參與人員感動到連眼淚都掉下來,感覺終於完成了一件大事,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能夠促成這件事要感謝很多人,這次的銅像原像會放置在高美館,並會複製2份銅像放置在橋頭糖廠與佐渡市真野公園,過程中會牽涉到許多繁雜的工程,山本悌二郎銅像原是放置在日本佐渡市真野公園,受到60年的風吹日曬,修復過程也相當重大,高雄市政府今天迎回銅像,是文化部相當重要的一塊。

市長陳其邁表示,這一次黃土水的作品賦歸,是因為謝大使居中奔走,銅像回來的過程,是令台灣跟日本人民都相當感動的一件事情,這個銅像從1959年離開台灣,到現在已經有63年的時間,經歷雙方不斷努力才促成黃土水的作品山本悌二郎銅像回到高雄。63年其實變化非常多,但不變的還是台日之間的羈絆與友情。假如沒有謝大使跟佐渡市的市民要共同促成這件事,這一段銅像回歸的過程,其實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任務。

#銅像 #山本悌二郎 #台灣 #高雄市 #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