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4日舉行「3D掃描影像展-點實成真」開幕式,借助3D掃描點雲資料及環景影像技術,讓觀展的民眾沉浸在古蹟建築影像的環繞中,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透過身體的動作變化和古蹟互動,感受到如臨現場的體驗,輕鬆穿梭在文化資產的歷史長河裡,展覽內容精彩。
文資局表示,展覽共規畫7大展區,包括「城市風景劇場」、「開箱古蹟」、「凝視之物」、「雋永而不朽」、「印象光雕」、「透視光牆」、「夢遊古蹟」,運用文化資產3D點雲資料,透過各種光學方式、呈現眼前,讓觀賞者彷彿親臨古蹟歷史現場體驗、欣賞文化資產之美,用新世代的觀賞視角,再度詮釋台灣文化資產的創新價值。
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指出,自古以來人們不斷的運用各種方法和技巧來記錄、表達立體的場景與物件,隨著3D掃描技術的發展,人類的「視界」也從二維進入到三維,並成為現今廣泛應用的技術之一。面對天災人禍的各種威脅,運用3D掃描技術,可以做為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的技術,未來如有毀損,可運用3D掃描資料來進行重建。
展場的設計從台中火車站出發,瀏覽台灣文化資產的縮影,透過體感互動與3D科技圖像走入古蹟之中,借助3D掃描點雲資料及環景影像技術,民眾可充分感受3D掃描的真實感與影像再利用的多重可能性,可將古蹟逐一解構與重組,也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輕鬆探索古蹟。
陳濟民說,文資局自2015年起陸續針對台灣有形文化資產進行3D數位化掃描,掃描的文化資產小至文物、單一的古蹟,大到整體性的文化景觀、聚落建築群或是考古遺址,針對不同的文化資產在3D掃描技術上的運用也有所差異,如此得以詳實記錄文化資產的重要資訊,可供文化資產日常管理、保存和修護運用。
文資局指出,「點實成真」展出,讓觀者感受3D掃描影像帶來的新體驗,輕鬆穿梭文化資產的歷史長河裡;現場運用3D列印技術,結合動態光影,完整展現出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的360度結構之美,並作為3D數位重建的試金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