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二的一大特點是,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冰殼,又被稱為「冰衛星」。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科學界通過航太探測器發現土衛二隱藏著冰下海洋,分析它從冰縫中噴發出的冰粒,發現含有生命六種基本構成元素中的碳、氫、氧、氮和硫,唯獨還未發現磷。

磷對構成生物體的DNA、生物膜、骨骼等不可或缺,因此國際科學界一度認為土衛二可能不適宜生命存在。

近期,郝記華帶領的國際科研團隊,創新性地構建海水—岩石相互作用模型,類比出土衛二的海水化學環境。

「磷只有溶於水才能被生物利用。與地球海水相比,土衛二的海水含鹼量高且沒有氧氣,成分有點像『蘇打水』。」郝記華說,他們發現,在這種「蘇打水」環境中,土衛二星核中的含磷岩石,只需要約10萬年就能向海水溶解出不少磷,而土衛二的海洋已存在1億年以上,因此推斷其已含有豐富的磷。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該成果。「這項研究從非常新穎的角度,揭示了土衛二的生命宜居潛力。」期刊審稿人認為,其方法也可以應用於研究其他行星海洋的元素構成以及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

#土星第二顆衛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