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指出,小型開放經濟體不適合採取先進經濟體前瞻式指引(forward guidance)的溝通方式,因其恐損及央行公信力(credibility)。美台利差擴大,不一定會造成新台幣貶值。本年以來,新台幣貶值主要反映外資賣股匯出,並非美台利差擴大所致。

楊金龍表示,今年受能源價格上漲影響,台灣貿易出超縮小,韓、日則轉為入超;南韓及日本之礦物燃料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大於台灣,受能源價格上揚的影響較大。台灣電子資通訊產品出超大,抵銷礦物燃料入超,因此今年貿易維持出超。同時,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貶值幅度遠小於韓元、日圓,台灣能源進口成本較韓、日為低。

楊金龍強調,美中爭端、新冠肺炎疫情及俄烏戰爭,致供應鏈重組與跨國產業分工調整;中國大陸如堅守嚴格防疫,將加速供應鏈重整與去全球化進程。

楊金龍指出,自2018年以來,台灣歷經美中爭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及俄烏戰爭之衝擊;惟受惠台商回台投資、台灣半導體技術優勢,加以防疫得宜等三大紅利,且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及結構調整措施妥適搭配下,台灣不僅經濟表現佳,物價亦相對穩定。而本年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台灣經貿表現仍具韌性。

楊金龍認為,當前全球不確定性更甚以往,主要包括美中爭端白熱化、俄烏戰爭升溫,加以新冠肺炎疫情與極端氣候持續影響,使消費與生產模式改變;另中國大陸清零封控,更加速供應鏈重整與去全球化(deglobalisation)進程,均致全球高通膨環境持續。此可能促使多國更進一步緊縮貨幣,致金融情勢趨緊、美元續強,加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楊金龍強調,在當前高度不確定(hyper uncertainty)環境下,貨幣政策面臨多重挑戰,主要包括:近年非預期的重大事件連續衝擊、供需因素的結構性轉變,使央行對通膨與經濟預測更為困難。本年美、歐央行同步緊縮貨幣政策,對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經濟、物價、金融穩定產生外溢效應,使貨幣政策自主性降低;未來緊縮力道及其外溢效應不易掌握,亦將影響本行預測準確度。此外,外資進出更不易預測;跨境資本移動益加頻繁與加劇,匯率波動升高。

#楊金龍 #以來 #台灣 #影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