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宇航空A350-900為全台唯一提供頭等艙的飛機,擁有專屬的私人空間 。(星宇提供)
星宇航空A350-900為全台唯一提供頭等艙的飛機,擁有專屬的私人空間 。(星宇提供)

星宇航空首次參加全台規模最大「2022 ITF台北國際旅展」,秀出醞釀已久的底牌-A350-900新機的頭等艙,未料網路上筆戰比現場還精彩,認為「不夠格」的聲浪意外壓過星宇護衛隊的聲勢,這大概是星宇開業以來的頭一遭,這毀譽參半的頭等艙,會否成為張國煒的「星宇破口」,是星宇團隊必須嚴肅以對的課題。

說「不夠格」或許有些傷人,但這可能是多數有能力搭、搭過、甚至想搭的旅客,看過星宇展示頭等艙的共同想法。不可否認,認為夠不夠格有一定的主觀意識,但產品本來就可以比較,新航、國泰、日航都有頭等艙,某種程度也有個標準在那。

為什麼多數目標客群,是用「不夠格」來評論星宇的頭等艙,這不難懂,硬體的衡量標準是其一,畢竟客觀數據擺在那邊,空間有多大、設備有多高級,畢竟當你要花錢選頭等艙的那一刻,一定會去比較這些客觀數據,就算沒的搭過,Google一下把各家的頭等艙產品拿出來,一字排開,這也沒那麼難選,只是要不要講那麼露骨。

張國煒親上火線回應,這應該給予肯定,但內容硬拗成分多了些。他說,「競爭力是來自軟體而非硬體」,語意間儼然是給星宇的頭等艙不如預期找台階下,還指其他競品是「這張好看可是不好坐」,沒講還好,一講就真的是愚民了,彷彿把願意給回饋的民眾當成「你們都不懂、只有我最懂」,進而點燃這股不滿怒火。

說真的,這些話如果是唬唬那些看熱鬧、不知道頭等艙長怎樣的人,或許就過去了,但當面對的是星宇亟欲爭取的高資產卡客,是用這種「你不懂啦!」的態度,那也很難寄望軟體有多好,當硬體不如人、軟體沒用過的情況下,又怎能奢望目標客群放棄其他家高卡身份,花個幾十萬來搭星宇頭等艙,這大概要有堅定「信仰」。

星宇的頭等艙雷聲大雨點小,確實有客觀條件限制,張國煒所言「頭等艙產品本來就不是主流」是其一。問題在於,既然不是主流,那就更應該衡量處理能量,甚至是台灣有沒有需要做頭等艙產品,更需做過市場研調,不是做出不如預期的產品後,才開始找藉口卸責,那究竟是為做而做、為明辨市場的硬做,還是就為了秀膽識?

其次是張國煒所說「只能裝在380上,能選的不多」,代表星宇所使用的A350-900客機在機內空間上,有窒礙難行之處,導致變成個「更豪華版的商務艙」,於是客群洗臉的聲音紛出,這就是種誤判,或是「K董講過的話,就沒辦法收回去?」星宇內沒有人能給張國煒客觀的建言,於是乎頭已經洗下去,就很難走回頭路。

張國煒在台灣民航業的經歷,以及其機師董事長的身份,讓人對星宇航空的成立有了更多的寄望與期盼,星宇倒是也不負所託,在過去的文創產品、公司形象,甚至是軟硬體服務上,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確實要給星宇團隊鼓鼓掌、由衷肯定。

但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當只要有對星宇「負評」的聲音出現,就很容易被星宇粉抹成再找碴,然後動不動就是嗆「不爽不要搭」,這現象直至頭等艙發表之後,聲勢才出現明顯程度反轉,這代表頭等艙是真的不符預期,想怎麼瞞也瞞不住。

選擇是殘酷的,願意花錢買頭等艙機票的人,會給予星宇頭等艙最客觀的評價,或許對星宇來說不中聽,但嫌貨的才是買貨人,這時候真的不要在沉溺於「星宇護衛隊」的同溫層了,願意聆聽不同的意見,並針對痛點一一解決才有意義,否則當頭等艙擴大變成「星宇破口」那天,到時怎麼護衛都為時已晚。

#星宇 #頭等艙 #張國煒 #產品 #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