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倫敦的IGC(國際穀物理事會)預估,未來米價都將會在高檔位置,主要還是印度的出口禁令所造成的。還有,開齋節(Eid)今年將從4月9日開始,在這個穆斯林重要節日之前,對稻米的需求往往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在政治因素方面,因為2024年印度大選預定在4到5月份舉行,這個全世界白米最大出口國的總理莫迪,為了選票考量,一定不會讓米價大漲,故印度第1季應不會全面開放出口。
還有極端氣候的聖嬰現象,造成不少稻米產區歉收。例如,菲律賓米價飆升,印尼政府則要求軍人要幫農民助割。東南亞最大經濟體的印尼,其實是白米主要進口國,2月14日即將舉辦總統大選。
彭博社認為,就算亞洲米價頻創新高,應該不會重演2008年每噸破紀錄地暴漲至1,000美元以上的情景,約莫16年前,全球曾出現過金融海嘯危機。因為,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最快可能在這個月就會有新收成,通常1年開始的收割量都是1整年來最多的。
制定泰國白米指數的當地大米出口協會預測,在需求停止大漲之下,2024年泰國稻米出口量恐將下滑,印尼大選後需求應明顯減少。根據統計,泰國是全世界第2大白米出口國,越南緊咬在後排名第3。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