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玉里鎮協天宮守護地方鄉親近150年,鎮宮之寶「後山保障」牌匾,立於光緒7年,見證晚清國家勢力進入東台灣的歷史,花蓮縣府2013年登錄為一般古物。牌匾經100多年香火煙燻覆蓋,彩繪層與貼金層出現裂痕,文化局委託修復團隊歷時5個月的修復,終讓古物風華再現,將擇日重回協天宮。
據文化局資料,「後山保障」牌匾長2.4米、寬75公分,厚3公分,為台灣特產的牛樟木製成,匾身以黑漆為底,中間以金漆雕楷書體「後山保障」,上款「光緒七年辛巳孟冬吉立」,下款「欽加總鎮銜總帶飛虎左營兼理中路招撫墾務福建即補協鎮府提督吳 敬奉」字樣,邊框浮雕金龍,高懸在協天宮天井梁枋。
由於「後山保障」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加上協天宮香火鼎盛,牌匾表面出現灰塵、髒污及煙燻覆蓋,彩繪層與貼金層也出現裂痕、起甲與缺損等情況,並有前人修繕的痕跡,字體與匾框飾金層另皺縮的劣化狀況。
文化局經取得協天宮董監事會同意與支持,透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計畫,委託專業的修復團隊,自去年9月至今年1月替「後山保障」進行修復,透過科學檢測與現代保存修復處理,費時5個月,終讓古物風華再現。
文化局長吳勁毅說明「後山保障」修復過程,修復團隊仔細的先用軟毛刷對匾額表面清潔除塵,再使用修復用清潔皂溶解煙燻油汙,利用熱風槍將上款和「後」字中間,往昔橡膠補土的修繕材料移除,並將匾額底板的黑色漆層、匾框缺損和金箔劣化進行加固、填補與全色等修復處理,最後使用蟲膠和文物保護漆,進行表面的耐候性防護處理。
吳勁毅說,修復團隊依據「威尼斯憲章」修復原則,尊重過往歷史痕跡,不做過度臆測的修復行為,修舊如舊,以維護古物過往面貌, 修復完成的「後山保障」牌匾,將擇吉日重新懸掛回協天宮天井樑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