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無差別殺人事件頻傳,廢死與反廢死爭議四起,然而在古代封建社會,對於死刑的判決也是相當慎重,需要經過層層程序審核,才能確定執行,且死刑執行的時間多半選在秋後。事實上,關於死刑犯確定行刑的最後一餐「斷頭飯」,官方都會盡可能滿足受刑人的要求,不過還有一項特別的規定,那就是飯裡必須要放上一塊生肉,背後到底有何含意呢?
事實上,「斷頭飯」也叫做最後一餐,古代統治者為了攏絡人心、彰顯自己博大胸懷,會讓死刑犯在行刑之前好好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直到現在,這個習慣也在每個國家流傳開。
至於為何古代一定要在飯裡面放上一塊生肉?那是因為當時的人迷信死後經過奈何橋時,橋上會有惡犬,如果丟給牠一塊生肉,惡犬就會放過靈魂,讓其順利投胎轉世。即便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無論如何,斷頭飯算是給予了每位死刑犯最後的尊重,讓他們能夠尊嚴赴死。
文章來源:每日頭條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