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影視作品都可以看到以「蠱毒」為題材的劇情,有些人會刻意飼養毒蟲,放到想要陷害的人身上或體內,被下蠱之人的意志就會被操控,最後還可能毒發身亡,在古代這種蠱毒幾乎人人聞之色變,但它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呢?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賡哲指出,隋朝巢元方編撰《諸病源候論》中介紹,蠱毒是將不同種類的毒蟲(俗稱百毒)放在一個大容器內,讓牠們在裡面互咬,最後存活下來的一隻蟲就叫作「蠱」;《隋書·地理志下》也寫明了蠱毒的使用方法,「使人食之入腹,蠱食其人五臟。人死則其產業移入蠱主之家」。
而蠱毒這種說法其實源於大陸北方,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卻逐漸變成南方人的「特產」,背後的原因主要為南方人善於使用毒藥,所以大家的認知中,蠱毒也成為他們擅長的技術,再加上幾次蓄蠱地區轉移,都正巧碰上人口大型移動的時間,由於北方人來到南方容易染病,所以認為是南方人使壞,下蠱陷害他們,以訛傳訛的情況下,南方就變成蓄蠱的大宗地區,一直流傳至今。
此外,在社會底層的人也容易被說成是蓄蠱之人,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地位不高的女性,其中又以寡婦為最大的受害者,但有些人為了避免被他人欺負,寧願被眾人誤會,也不會出面解釋,將這個謠言變成保護自己的手段。
一直到現在,不少人都還是對蠱毒深信不疑,但蠱毒是否真的存在?中山大學教授鄧啟耀所撰的《中國巫蠱考察》指出,他曾在雲南工作很長一段時間,認識一位當地的醫生,對方從醫期間遇過49例自稱蠱毒患者來求醫,結果檢查後發現,其中4例為肺結核、2例風濕性心臟病、4例晚期胃癌、1例肝硬化、6例重症肝炎、14例胃或十二指腸潰瘍、2例慢性胃炎、1例腎炎、6例腸脹氣、9例胃功能紊亂,全部都是現代醫學可以明確診斷的疾病。
于賡哲教授認為,蠱毒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夠佐證其存在,但關於它的謠傳卻仍然盛行,原因共有4點,第一就是陰謀論的支持,第二為歧視文化的存在(北方歧視南方、社會歧視女性),第三是女性保護自己的工具,最後則是因為網路時代所需的吸睛賣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