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鐵騎曾橫掃歐亞大陸,而戰馬無疑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儘管蒙古馬沒有西方馬匹的高大威猛,也沒有極強的爆發力,但是耐力卻非同小可,加上蒙古士兵在行軍的過程中,光是一個人就擁有3~5匹公馬輪替騎乘,此舉能極大程度避免蒙古戰馬過度勞累,也有助於十幾萬大軍可以同時發起快速衝鋒,出其不意將敵人殺個片甲不留。
不過外界不解,既然公馬比母馬擁有更強的爆發力,為何長途遠征時,還要攜帶大量母馬?根據《搜狐網》報導,背後原因很現實:首先,交配生馬並非母馬的第一要務,母馬的存在是擔任替補馬匹的作用。
其次是作為戰備資源,一旦戰事吃緊,出現糧食危機時,母馬產生的馬奶便可以做成奶酪,當成士兵的口糧,馬肉也可以做成肉乾,迅速替士兵補充能量。
第三,母馬也是運輸部隊的一環,能幫忙運載物資;第四,母馬生下來的小馬除了長大後可以作為戰馬使用,多餘的也能充當運輸任務或是作為糧食供給。
第五,由於醫療條件簡陋,酸馬奶不但可以飲用,還有治癒傷口、驅寒、活血舒筋的功效。第六,馬的皮可以做成護甲、皮靴、帳篷,即便是糞便也能當作燃料,至於馬尾以及鬃毛還能製成繩子使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