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各地活動多如牛毛,如今本土案例再現,會不會有新一波群聚感染,誰都沒把握,眼看年底重頭戲跨年活動箭在弦上,中央把最後決定權丟給地方政府決定,但停辦引發的不僅只是民怨,還有龐大經濟損失,誰都不敢開出第一槍,放與不放,確實讓地方首長陷兩難。
台灣253天零本土病例在22日破功,且後續疫調眾說紛紜,究竟誰說的話可信,民眾一頭霧水,各地方縣市政府更是「剉咧等」,就怕哪天又爆出新的足跡路線,又引發民眾恐慌。
台灣因早期防疫得宜,長時間沒有本土確診個案,民眾警覺心已鬆懈,各地歲末年終歡慶大會一場比一場盛大,許多業者也打算藉此彌補疫情以來的損失,如今疫情可能一觸即發,各縣市政府除擔心大筆活動經費付諸流水,許多活動都是為促進地方早被打趴的經濟而辦,停辦影響非僅止於活動預算數字而已。
中央雖緊急提出許多大型活動的防疫標準,但最後決定權還是交給地方政府,就像颱風假標準雖是由中央發布,要不要放,還是地方政府說的算,放得好全民歡呼、放不好就被罵到臭頭,副總統賴清德當年擔任台南市長時,應深知箇中滋味。
新北市年末最大活動歡樂耶誕城,主要活動在本土個案出現前都已順利落幕,只剩下兩場較小的推廣活動,也因此新北市長侯友宜敢在第一時間取消所有戶外集會。
但各縣市接下來要舉辦的活動均已箭在弦上,目前多是維持續辦,大家都在賭自己不會是最「衰」的那一個,但這波疫情來勢洶洶,到底要符合民意還是交給專業判斷,在在考驗各縣市首長的智慧與能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