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詩人周夢蝶而舉辦的「周夢蝶詩獎」20日舉行了創作類決審會議,今年在177件作品中,最終選出蕭皓瑋《小敘事》、陳怡芬《迷宮之鳥》、鄭智仁《時間的節拍》3件作品不分名次,並列首獎。
向全球華文現代詩創作者徵件的「周夢蝶詩獎」,今年作品首次超過170件,由於是評選著作集而非單篇作品,決審委員向陽、焦桐、羅智成多表示,相較於單篇,更能看出創作者進步的軌跡與觀點。
由於是以詩集為單位,羅智成認為整本作品平均的水準與完善度十分重要,「感覺好像加了書籍編輯的角色。」焦桐也指出自己的評選過程中也會特別看重完整性,包含一本詩集該怎麼呈現。「我們都知道詩單篇單篇發表,到最後散漫地集結成書會比較缺乏吸引力,於是在這次評選近166本詩集時,完整性較強的作品便會比較突顯出來。」將整本詩集視為「完整的演出」。
向陽則指出,整體而言,可看出許多創作者對作品有新的展現,「像是後現代主義的手法、新寫實主義,乃至於古典、浪漫、抒情等手法,都有一定的水平,且超越了我們那個年代。」整體書寫策略而言,很多作品都是利用「整套」成型的方式在處理,表達詩的觀點。
因疫情嚴峻,決審會議採線上進行,第一輪投票結果,《迷宮之鳥》、《小敘事》與《時間的節拍》便獲出線,第二輪投票則《時間的節拍》與《戴洛維》同獲11分,前者受到向陽、焦桐青睞;後者則由羅智成強力推薦,認為此作品節奏感佳,讓人完全享受到讀詩的感覺。最終3位評審達成協議,以《時間的節拍》入選首獎。
同獲首獎的《小敘事》,焦桐認為意象鮮活且風格清淡,處理詩的時候充滿畫面感,且整本詩集的隱喻與象徵系統相當完整;向陽指該部作品擁有適度的表達,在情感上不會過度留戀,有種淡然的感覺。《迷宮之鳥》則羅智成認為具有「把日常生活翻譯成詩歌、轉化為詩歌」的能力;向陽亦指出,該詩集閱讀來清順,是部「不為作詩而作詩」的作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