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對外國貨櫃船業者的加強監管風波逐漸落幕,市場更願意相信美國總統拜登的行政命令對運價的干擾有限,且到年底前全球缺船缺櫃的問題依舊無法緩解,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上周創近2周以來高點外,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也續創4,196點新高。另外波羅的海貨櫃運價指數(FBX)更因公式調整,7月28日突破萬點後,30日更來到10,174.5點。

航運族群股價歷經7月份大幅回調後,平均失血近三成,所幸上市運輸指數如同大盤在季線附近找到支撐,個別公司7月營收與第二季財報幾乎還未揭曉,但缺船缺櫃使得運價上漲時間拉長,法人持續看好第二、三季財報表現,有助於後續跌深反彈走勢。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航運族群現階段說白就是「基本面跟籌碼面的拉鋸戰」,運價跟營運狀況持續看好,仍要面臨融資餘額過高的籌碼凌亂問題,惟大盤若要挑戰高點,航運股一定不能缺席。

國泰證期經理蔡明翰表示,景氣循環產業的股價一定會領先基本面見底,因此不要覺得航運股本益比很低、報價持續上揚,就覺得拉回很便宜,這類股票不怕漲、不怕跌,就怕人氣退潮,換言之成交比重是關鍵所在,三成比重可視為最後防線,若能維持三成以上就還有搶短機會;反之數日跌破三成可能引發資金大舉撤離。

摩爾投顧分析師張志誠則認為,考量歐美旺季的電子備貨期與原物料通膨驅動的BCI運價指數轉強,成熟製程IC股與成交比重降低後的低本益比航運股終究是台股的中流砥柱,投資人應善用量縮時採取價值投資布局法,是最有機會第三季鎖定主流的關鍵。

#季線 #基本面 #航運族群 #台股 #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