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漁工住在船上,居住環境不佳引發人權團體批評,宜蘭縣政府擬將位於南方澳的大陸漁工岸置中心,活化轉型為「外籍漁工多功能會館」,除了基本住宿功能外,還提供無線網路、祈禱室空間,預計明年中完成設計,如經費申請順利最快後年底完工。
縣府農業處26日在縣務會議提出「南方澳漁港船員多功能會館改善工程規畫設計計畫墊付案」,計畫經費97萬元,漁業署補助87.3萬元,預計明年中完成設計,明年底前動工,改善工程經費須待設計完成後才能確定。
縣府指出,經調查外籍漁工與雇主,外籍漁工對居住船上品質滿意度普通占61%,滿意、非常滿意是30%,有9%不滿意;願意住在會館的漁工達67%,但考量是否入住會館的因素租金占58%,其他還有船主態度、會館環境、有無朋友同住都是影響入住的原因。
宜蘭縣最多有2500至3000名外籍漁工,現在有1600人,其中印尼籍占7成,因大陸籍漁工銳減,岸置中心變成無人使用的蚊子館,縣府遂計畫轉型活化,預計可提供195人入住。
多功能會館有提供非住宿漁工使用熱水淋浴、健身休閒、宗教儀式、交誼空間,也能作為外籍移工臨時安置處所、颱風期間緊急避風等,還有外籍漁工相當重視的無線網路設備。
縣府指出,會館的租金還在討論,會盡量不要造成船主負擔,如漁工反應良好,未來會再另尋空間提供漁工入住。縣長林姿妙表示,外籍漁工為了生計,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是縣府努力的目標,縣府會積極辦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